學員簽包過協議
授課資料閱后即毀
辦案人員介紹,李某某等獲取試題后,以培訓機構的名義通過網絡發消息,以及張貼招生廣告等形式,在河南鄭州舉辦培訓班招錄參考人員。培訓班按照政治、英語、數學等三門公共課單科5888元、兩科10800元、三科16800元的標準,向每名學員收取培訓費。考生也可先交部分定金,簽訂“包過”協議,約定考后證實押題成功后再付余款。
由于培訓班知名度較低且收費較高,只招到20多人。他們又通過熟人介紹,與武漢的相關培訓機構聯系,共同以“包過班”名義招錄到數百名學員。
據辦案民警介紹,培訓采取全封閉授課形式,每位培訓者要通過金屬探測器檢查。所謂授課就是將試題和答案發給考生背誦。所有的培訓材料不允許帶出,考生看完后統一集中銷毀,并沖入下水道中。
此外,試題和答案還被泄露給王某、梁某某、詹某等考試舞弊團伙,他們以高價銷售給更多考生。也有作弊團伙在考前臨時獲得答案,在考試中通過無線電形式向部分考生發送答案。
“無論是考前將答案賣給考生,還是考中將答案通過無線發送設備傳給考生,幾乎每起考試舞弊案件在各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參與辦案的湖北省潛江市公安局網安支隊支隊長王健斌說,該案涉及考生600多人。
辦案民警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