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吾去愛 > 歷史 >

古代科舉通知書長什么樣 古代錄取通知書的寫法

來源:小編整理2024-01-06 16:23作者:Mao

現在的高考錄取通知書都是由學校印制,填上考中者的姓名,由郵政快遞送達。而在古代,“高考”錄取通知書無論是做工,還是送達,都比現在要復雜、隆重。你知道它是長什么樣的嗎?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在中國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考試歷史中,曾產生了700多名狀元、近11萬名進士、數百萬名舉人?婆e正考分為“三關”,分別是鄉試、會試、殿試,每個級別的考試只要被錄取了,都會有人專門報喜。

明王世貞《觚不觚錄》:“諸生中鄉薦,與舉子中會試者,郡縣則必送捷報,以紅綾為旗,金書立竿以揚之。”這里的“捷報”就是古人的錄取通知書了,也稱“報帖”“喜報”。

科舉制始創于隋,形成于唐,完備于宋,強化于明,至清趨向衰落,光緒卅一年(1905年)科舉考試正式廢止,歷經1300余年。唐代把金屑涂飾在箋簡上,作為進士及第到家報喜所用,稱為“榜帖”。這就是當時的錄取通知書。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四:“時第一名畢漸,當時榜帖,偶然脫去漸字旁點水,天下遂傳名云畢斬。”

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國傳統的高檔裝涂工藝,可見人們對其重視程度。五代王仁!堕_元天寶遺事·泥金帖子》:“新進士才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家書中,用報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寖削此儀也。”宋楊萬里《送族弟子西赴省》詩:“淡墨榜頭先快睹,泥金帖子不須封。”兩者都提到泥金帖子。而楊萬里詩中的淡墨榜又為何呢?古代科舉考試錄取的進士,用淡墨書榜,稱為“淡墨榜”。

后來出現了金花帖子,被視為“正式版”科舉錄取通知書。宋趙彥衛《云麓漫鈔》卷二:“國初,循唐制,進士登第者,主文以黃花箋,長五寸許,闊半之,書其姓名,花押其下,護以大帖,又書姓名於帖面,而謂之榜帖,當時稱為金花帖子。”“黃花箋”是一種灑金粉的頂級用箋,用此來書寫通知書,可見珍貴。宋陳繼儒《太平清話》卷四:“宋朝吳郡士登科者,始于龔識,其家居昆山黃姑,猶藏登第時金花榜帖,乃用涂金紙,闊三寸,長四寸許。”到了清代,就出現了刻板印制的科舉通知書了。

在古代,送通知書也比較隆重,是一種官府行為。各級官府會安排專人將通知書直接送達學子家中。報喜人騎上高頭大馬,高舉旌旗,帶上嗩吶班子,一路上鳴炮奏樂,吹吹打打,熱鬧非凡,猶如現在男子結婚迎親一般。如《儒林外史》描寫報榜的情景:“只聽得一片聲的鑼響,三匹馬闖了來;那三個人下了馬,把馬拴在茅草棚上,一片聲叫道:‘快請范老爺出來,恭喜高中了!’”

中秀才舉人或者進士及第希望比較大的人家都會在煎熬中苦苦等待著喜報的到來。有專人在門口等候,真是望眼欲穿,一旦報喜的人到了,即大呼小叫向主人報喜。報喜是個好差事,衙門里的公差爭破頭想干這差事,碰到大戶人家能賞一些紅包,也就是“喜錢”,稍微窮點的人家也能排上一桌,賞些酒喝。古人收到榜帖后,一般要把它張貼在廳堂里最顯眼的位置,如同現在上級頒發的獎狀或與領導人合影一般,讓來訪的客人進門便能看到,以此炫耀一番,光宗耀祖。

古代錄取通知書的寫法

古代錄取通知書一般為隸書字體,正中央寫著哪一年鄉試或殿試第幾名,此外還有某某縣府的名稱。

古人收到后,把它張貼在廳堂最顯眼的地方,主要是為了光宗耀祖,讓來訪的人一眼就能目睹到,如同現在的獎狀一般。

當時的讀書人靠科舉考試出人頭地,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錄取通知書對他們來說是任何金銀財寶也不換的至高榮譽。

請看,北宋咸平元年孫僅的錄取通知書:

“先列主司四人銜,曰:翰林學士給事中楊,兵部郎中知制浩李,右司諫直史館梁,秘書丞直史館朱,皆押字。次書四人甲子,年若干,某月某日生,祖諱某,父諱某,私忌某日。然后書狀元孫僅,其所記與今正同。”

上述在《容齋續筆·科舉恩數》中的記載,據說是唐宋金花帖子的通行寫法。

相比唐宋,明清時期的錄取通知書就比較簡單了!度辶滞馐贰分蟹哆M的錄取通知書是這樣寫的:“貴府老爺范諱進,高中廣東鄉試第七名‘亞元’,京報連登黃甲。”

光緒二十年恩科狀元張謇捷報中還寫有“報錄人”

此外,古代錄取通知書寫好后要加蓋“錄取專用章”,這叫“過朱”。清朝的大金榜,還要由內閣學士捧至乾清宮鈐蓋“皇帝之寶”。這就好比現代錄取通知書上加蓋“校長”公章了。

名人資料

更多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