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現實里力量對比作為行為指南的日本人,不僅對外來的批評和嘲諷極為敏感,即使是對外來的恩惠也極為敏感,因為接受恩惠就意味著己方的示弱和向對方的服從,因而”也就增加了受到對方嘲諷、嘲弄的機會。
因此,日本人很少會接受別人的恩惠、也很少授人以恩。對日本人越好、他反而越不自在、越反感,因為這會增加他的人情債,從而觸動他敏感的自尊心。
對他越冷漠和粗魯,他反而越舒服;即使在親情愛情中也不可過于親昵,對可愛的少女態度冷酷甚至粗野的青年被稱為“好”青年、反之就是“壞”青年。
在修行中,越是粗暴的老師就越被認為是最有幫助的。在日本人的生活中,人與人之間更是要劃清界限、不能輕易接受別人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