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是我國古代的發明家,而且還是一個高官,特別是他發明的東西,更是讓我們這些后人受益,而近日日本的新年叫做令和,其實就是出自張衡的《歸田賦》,不得不說日本還是擺脫不了我國的影響!近日,中國的張衡竟然在日本推特上熱搜了,并且排在第三位,前兩位分別是日本推出的新年號的相關漢字,原來日本網友發現,日本的巖波書店出版的《萬葉集》有注解,尤其強調了“令和”出處的那兩句的本源是來自東漢張衡的《歸田賦》
(此外有日本網友去翻了諸橋轍次編纂的《大漢和辭典》,里面收錄的“令月”二字的典故也是出自《歸田賦》。),于是開始科普討論張衡是個神人。這位來自中國距今1900年的科學家一時也登上了日本熱搜。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漢族,南陽西鄂(今河南南陽市石橋鎮)人,南陽五圣之一,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并稱漢賦四大家。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晚年因病入朝任尚書,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歲。北宋時被追封為西鄂伯。
張衡在天文學方面著有《靈憲》、《渾儀圖注》等,數學著作有《算罔論》,文學作品以《二京賦》、《歸田賦》等為代表。《隋書·經籍志》有《張衡集》14卷,久佚。明人張溥編有《張河間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張衡為中國天文學、機械技術、地震學的發展作出了杰出的貢獻,發明了渾天儀、地動儀,是東漢中期渾天說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人譽為“木圣” (科圣),由于他的貢獻突出,聯合國天文組織將月球背面的一個環形山命名為“張衡環形山”,太陽系中的1802號小行星命名為“張衡星”。后人為紀念張衡,在南陽修建了張衡博物館。
張衡發明了什么
張衡是我國東漢時期最偉大的天文學家,也是當時渾天說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很早的時候就指出,月亮本身并不會發光,而是反射的日光,還因此正確的解釋了月食形成的真實原因。
張衡在機械制造上的成就還不僅僅是如此,他還建造了人類最早期的機械機器人。記里鼓車便是他所制造的另外一項發明,雖然在當時看起來似乎不是很實用,但是想法卻很大膽。這種記里鼓車主要分為上下兩層,上層設置一個鐘,下層安裝一個鼓,車上還坐著一個小木人。在記里鼓車行駛的過程中,每行駛一里便敲一下鼓,行駛十里敲一下鐘?吹竭@種情景你是不是有一種非常眼熟的感覺?能說一下你心里想到的是什么嗎?
漢順帝在位時期,張衡因為擅長術學,先是被封為郎中,后來又被封為太史令,但張衡志向卻不是局限在當官上,在學術研究方面,張衡卻是有著很充足的精力投入,并且還編寫了《靈憲》,《算罔論》等重要的陰陽學天文學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