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裝影視劇中經常能夠看到女扮男裝的情景,現代人打眼一看就知道,在古代的時候也有女扮男裝的例子,但是那個時候卻沒有人能夠分辨的出來,這是為什么呢?難道古人的審美觀和我們不一樣,這么明顯的女扮男裝相都看不出來?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女扮男裝這種現象在我國古代是確實存在的,最出名的當屬花木蘭替父從軍,《木蘭詩》估計三歲小孩都會背上兩句,花木蘭從小兵當上將軍,與士兵們同吃同住,在這么長的時間中竟然沒有人發現她是個女人,這足以說明在古代,女扮男裝確實是看不出來,與審美沒有關系,主要是古裝劇中的誤導。
古代女子雖然也有“對鏡貼花黃”的打扮,但顯然化妝技術沒有現代的發達,保養技術更是沒有可比性,即便是要女扮男裝,又怎么會像古裝劇中那樣的白白凈凈,毫無瑕疵的打扮,電視劇中似乎巴不得你能看出來是女扮男裝一樣,他們大多為了迎合觀眾“審美”的口味,若是熒幕上一名女子真的打扮到認不出來的地步,雖然這個角色是成功了,但觀眾不一定喜歡看,總之一句話,電視劇中就是怎么美怎么來,萬一扮的太像而毀了女演員的形象那就不好了。
另外這樣還能使觀眾產生一種錯覺:“這女的好美啊,扮成男的都那么美!”,無疑是在給演員的容貌加分。
古代的生活條件并不好,不像現在的人,男女的身高或者是其他的方面都有著明顯的不同。在古代的時候,只要這個女人長得比較粗獷一點,不那么溫柔,穿上男人的衣服之后,會很容易讓人以為就是真正的男人的,所以在古代女扮男裝是看不出來的。
那時候的人們都講究男女授受不親,這個思想也是非常的嚴重,所以當時古代有人也不會有人懷疑有女子會混到兵營里面,就算自己的身邊有女扮男裝的女子,他們古代的人也會覺得這名男子長得非常的秀氣,并不會覺得這是一名女子扮演的
在古代的時候,那時候的女子長得不如現在的女子這么水靈,皮膚也沒有這么好,就算當時古代的女子經常拿胭脂水粉的畫著妝,但是古代女子化妝的技術是非常的差,而現在我們在電視里面看到的女子化妝也是非常的厲害,只不過一個是在電視劇里面,一個是在古代,當然是沒有可比性的,而且在電視劇中,那些女扮男裝的演員大都是有專業化妝師給她畫的和古代女子自己化妝,當然是沒有可比性。
而且古時候還有非常嚴格的等級制度,什么樣的人穿什么樣的衣服,帶什么樣的飾品都是有嚴格的規定的,要不古時候的老百姓都叫“布衣”?一是他們穿不起綾羅綢緞,二是他們不能穿綾羅綢緞。
不管是女子還是男子,該穿什么樣的衣服,這早就是規定好了的,比如說女性的服裝有“衫、襦、襖、裙”等等,男性主要是袍和衫,《禮記》更是說:“男女不雜坐,不同施枷,不同巾櫛,不親授,不通言”,男女之別古來就有之,而且已經深入人心,沒人會往女扮男裝上想。
即便是女扮男裝,女子也要帶上帽子,古代男子都是將頭發盤起來,沒有古裝劇那樣女扮男裝還披散著頭發,這樣當然會“露餡”。
古人看不出女扮男裝,并不是因為他們笨,只是他們所處的那個社會限制了他們的思維,古人的潛意識里根本就沒有女扮男裝的存在。而在當今社會,男女平等,服飾自由,女著男裝還是很常見的,而且我們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妥之處,有了這種風氣,你再仔細加以區分,還是很容易分辨出男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