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夫人朱安的凄涼人生:魯迅二十五歲那一年,正準備在日本東京開始他的文學活動,忽然不斷地接到催他回國的家書,信里說,他母親病得很重,想見見自己的長子。等到魯迅焦灼不安地回到家里,才知道這是一場騙局。原來在他家鄉有一種謠傳,說魯迅跟日本女人結了婚,還生了孩子,有人看見他領著妻、兒在東京街頭漫步。族人變著法子把他騙回來完婚。按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舊禮俗,魯迅的母親魯瑞沒有征得魯迅同意,便把這門婚事定下了?吹竭@個場面,無論是對魯琴姑的眷戀,還是異國有紅顏,魯迅自然很生氣,但出于對母親的孝順,他沒有發作。完婚的第二天,魯迅沒有按老規矩去拜祠堂。第三天,他趁著家人不注意,悄悄地從家中出走,又到日本去了。而朱安則跟著婆婆魯瑞一塊過日子。也許魯迅的大老婆也硬氣,傳統的良家婦女,那就是:進了周家門,死是周家鬼。他是魯迅的老婆,全世界都公認,但主角魯迅沒有認,名義上朱安守了一輩子的活寡,事實上也是,至少在這一點上,原配在禮教上打敗了魯迅的,雖說是非常凄慘的。魯迅是反封建的斗士,當然應是革命的斗士。包辦婚姻當然是封建社會的一禮教。對平民可行,對魯迅不行。一九四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朱安孤獨地去世,我相信,如果還有來生,朱安不會再走這條路。這樣的悲劇在舊社會是常有的。也許就因為自己的遭遇,魯寫了很多關于女權的文章,如《祝!返龋M袊鴭D女覺醒起來。
與許廣平的師生戀:魯迅與許廣平,師生戀,還是那個時代,魯迅自始至終都是魯迅。許廣平(1898~1968),祖籍福建。1917年就讀天津直隸第一女子師范學校預科,擔任天津愛國同志會會刊《醒世周刊》主編,并參加過“五四”運動。二十五歲時考入北京女子師范大學國文系,成為魯迅的學生。一九二七年一月,魯迅到中山大學任教,許任助教和廣州話翻譯,不久與大她十七歲的魯迅成婚,一九二九年,生下一子周海嬰。雖然這是魯迅生命的最后十年,但“十年攜手共艱危”,相濡以沫見真情,不能不說是遲來的幸福。與魯迅相比,胡適還算“保守”,與原配江冬秀還生兒育女。盡管胡適訂婚赴美留學期間,除了和康乃爾大學教授之女韋蓮司迸出的火花外,他還追過也是留美的中國才女陳衡哲。雖然兩次戀情都在外在環境或內在道德意識下,使得“發乎情,止乎禮”而不得不中途結束,但不能太傷母親的心,或許也是他考慮的因素。而魯迅在與朱安“無愛”的婚姻背后,卻是他甘愿過著這種苦行僧式的生活,但在潛意識深處,他并沒有放棄對真正的愛情理想的渴求。因此到了許廣平明顯占主動的情況下,他們終于自由地結合了。圖為:魯迅、許廣平和兒子周海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