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京——北宋六賊之首
蔡京,字元長,北宋權相之一、書法家,以貪瀆聞名。興化仙游(今屬福建)人,熙寧三年進士及第第一名(即狀元),先為地方官,后任中書舍人,改龍圖閣待制、知開封府。崇寧元年(1102),為右仆射兼門下侍郎(右相),后又官至太師。蔡京先后四次任相,共達十七年之久。蔡京興花石綱之役;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北宋末,太學生陳東上書,稱蔡京為“六賊之首”。宋欽宗即位后,蔡京被貶嶺南,途中死于潭州(今湖南長沙)。《東都事略》卷一〇一、《宋史》卷四七二有傳。
蔡京是北宋的宰相,曾權傾一時,先后四次任相,長達十七年之久。在任時設應奉局和造作局,大興花石崗之役;建延福宮、艮岳,耗費巨萬;設西城括田所,大肆搜刮民田;為彌補財政虧空,他盡改鹽法和茶法,鑄當十大錢,以致幣制混亂,民怨沸騰,時稱“六賊”之首。后來,“皇恩浩蕩”,沒有判蔡京死刑,只是將其發配到嶺南韶關。但是蔡京剛走了一半路程,便一命嗚呼。
據王明清《揮塵后錄》記載:“初,元長之竄也,道中市食飲之物,皆不肯售,至于辱罵,無所不至。遂窮餓而死。”
據傳,蔡京被流放嶺南,臨行之前,他的金銀珠寶裝了滿滿一大船,顯然不窮。不窮而被餓死,何也?原來,沿途老百姓憎恨這個巨貪大惡,不賣給他“食飲之物”,從開封到長沙,三千里路上,蔡京很難買到一口飯、一盤菜、一杯茶。到長沙,無處安歇,只能住到城南的一座破廟里,病困交加,饑寒交迫,至此,他才真正自省:“京失人心,何至于此”,最后“腹與背貼”,餓極而死。死后因沒有棺木,只好以布裹尸,埋進專門收葬貧病無家者的漏澤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