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元培
蔡元培的資料
中文名:蔡元培
別 名:蔡振、周子余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紹興山陰縣
出生日期:1868年(戊辰年)1月11日
逝世日期:1940年(庚辰年)3月5日
職 業: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
畢業院校:古越藏書樓
信 仰:民權
主要成就:建立中國資產階級民主制度
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
開“學術”與“自由”之風
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
代表作品:《蔡元培自述》,《中國倫理學史》
最新人物
其他C開頭的人物更多
民國其它的人物更多
蔡元培——革新北大的北京大學校長
蔡元培,字鶴卿,又字仲申、民友、孑民,乳名阿培,并曾化名蔡振、周子余,漢族,浙江紹興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原籍浙江諸暨。革命家、教育家、政治家。民主進步人士,國民黨中央執委、國民政府委員兼監察院院長。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1916年至1927年任北京大學校長,革新北大開“學術”與“自由”之風;1920年至1930年,蔡元培同時兼任中法大學校長。他早年參加反清朝帝制的斗爭,民國初年主持制定了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第一個法令——《大學令》。
蔡元培為人寬厚、惻隱為懷,對中國社會及陋俗有透徹觀察;兩度游學歐洲、親炙文藝復興后的科學精神及法國大革命后的思潮。他提倡民權與女權,倡導自由思想,致力革除“讀書為官”的舊俗,開科學研究風氣,重視公民道德教育及附帶的世界觀、人生觀、美學教育。
梁漱溟曾說,蔡元培從思想學術上為國人開導出一股新潮流,沖破了舊有習俗,推動了大局政治,這是十分正確的。正是因為蔡先生的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使得新文化有了立腳之地,使得北大成為新文化運動的堡壘,科學民主的思想得以傳播。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蔡元培不僅是現代北大的締造者,也是中國現代大學理念和精神的締造者。
蔡元培作為近代中國文化界的卓越先驅者,其著名的文化思想和學術觀點,曾對中國的歷史進程發生過重要的影響。蔡元培任北京大學校長時提出的“兼容并包”的學術思想,不僅成為他主持北大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同時也是他所堅持的辦學原則。此思想提出后,一批具有新文化、新思想的代表人物進入北大,北大因此而成為中國思想活躍、學術興盛的最高學府。因此,“兼容并包”思想在接納新文化、反對封建文化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