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咬金——大唐開國元勛
程咬金——大唐開國元勛
程咬金(589—665)漢族,中國濟州東阿斑鳩店人(現山東省東平縣斑鳩店),唐朝開國名將,原名咬金,后更名知節,字義貞,唐朝大將,封盧國公,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十九。程咬金還是小說、影視作品中的人物。影視作品中描述的是,程咬金為了生活,被迫劫道,后與十八條好漢聚義瓦崗寨,反抗暴隋的故事。程咬金是一員福將,其三板斧相當厲害。程咬金生于隋文帝開皇九年(589),卒于唐麟德二年(665)二月七日(2月26日 程咬金像[1] ),享年七十六歲。隋末,程知節入瓦崗軍,投王世充,后降唐,成為秦王李世民之骨干成員。
貞觀十七年(643),唐太宗命將開國功臣肖像,圖畫于皇宮凌煙閣,程知節(咬金)即其中之一。程知節乃世家大族之后,其曾祖名程興,是北齊兗州司馬,其祖名程哲,是北齊晉州司馬,其父名程婁,是北齊濟州大中正,唐贈使持節瀛州諸軍事、瀛州刺史。影視小說中說程咬金曾在瓦崗寨建立政權,國號大魔,年號大德,所以被后世稱為大德天子混世魔王。程咬金是一員猛將,善于騎馬用槊擊刺。隋煬帝大業六年(610年)起,盜賊蜂起,程咬金組織了一支數百人的武裝,護衛鄉里。他后來投奔李密,得到重用,為內軍驃騎之一。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王世充與李密決戰。王世充軍攻擊單雄信部,李密派遣程知節及裴行儼增援。戰斗中,裴行儼中流矢墜馬,程知節連斬數人,抱起裴行儼向后撤退。追兵用槊刺穿他的身體,程知節將槊折斷,殺了追兵,這才逃脫。李密戰敗,王世充俘獲程知節,任命他為將軍。
619年(武德二年),因鄙夷王世充為人多詐,程知節與秦叔寶等一起投唐,被任命為秦王府左三統軍。此后,程知節追隨秦王李世民,先后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屢立戰功,被封為宿國公。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爭位期間,程知節被外任為康州刺史,他對秦王說:“大王您的左膀右臂現在被一一斬除,身體還能長久保全嗎?知節就算死,也不能離開!蔽涞戮拍炅滤娜招溟T之變,程知節亦參與其事。貞觀中,改封盧國公。唐太宗貞觀十七年(643年),皇帝命人于凌煙閣繪制功臣二十四人畫像,程知節位列十九。唐高宗顯慶年間(655年-657年),程知節以蔥山道行軍總管領兵出征西突厥阿史那賀魯。由于在恒篤城進行大屠殺,以及錯失戰機,返回后被免職。參見唐朝與西突厥第二次戰役。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程知節去世,陪葬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