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尼金
鄧尼金的資料
中文名: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
外文名:Анто н Ива новичДени кин
國 籍: 俄羅斯
出生日期:1872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1947年8月8日
出生地:波蘭華沙
職位:軍人
最新人物
其他D開頭的人物更多
俄國其它的人物更多
鄧尼金——俄羅斯內戰時期愛國將領
安東·伊萬諾維奇·鄧尼金(俄語:Анто н Ива новичДени кин,1872年12月16日-1947年8月8日),蘇俄內戰和外國武裝干涉時期白衛軍首領之一,俄國步兵中將。出生在華沙郊區。1892年和 1899年先后畢業于基輔步兵士官學校和總參學院。參加過日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歷任旅長、師長。1916年秋任羅馬尼亞方面軍步兵第 8軍軍長。2005年10月,鄧尼金以愛國將領的身份被重新安葬在莫斯科,俄政府還為此舉行了隆重的儀式。此舉被認為是俄羅斯全國和解的一部分。
二月革命(1917年)后,鄧尼金出任俄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最高統帥參謀長、西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司令,輔佐三任總司令。在科爾尼洛夫叛亂后,鄧也受到牽連,于1917年9月同科爾尼諾夫一同被捕。
十月革命后,鄧越獄逃往俄國南部,與科爾尼洛夫等在北高加索組織了一支由一部分黑海艦隊,"士官生",頓河哥薩克,高加索各地區,,烏克蘭軍區白軍組成的“志愿軍”進行反對蘇聯共產黨的軍事行動。1918年4月,鄧成為這支軍隊的指揮官(即任“志愿軍”司令)。同年秋,在協約國扶持下擔任“南俄武裝力量”總司令,在其盤踞地區建立地主資產階級軍事獨裁統治。他率領白衛軍從頓河出發由南方北上,大舉進犯莫斯科,并幾乎攻占莫斯科,但10~11月被紅軍擊潰。進攻莫斯科失敗和北高加索白衛軍被粉碎后,鄧率部退入克里米亞半島,他的領導地位也被迫交給彼得·尼古拉耶維奇·弗蘭格爾。
1920年4月5日,鄧尼金攜家人來到英國,8月來到比利時,開始編寫五卷本著作《俄國內亂史》。1926年,鄧尼金定居法國繼續從事寫作。1936年,他主辦一份名為《志愿軍》的報紙,被視為世界各地200萬白俄流亡者的精神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