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增——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
范增,秦朝末期農民戰爭中霸王項羽的主要謀士,秦末著名政治家。
范增在七十歲的年齡上熱烈地投身于反秦斗爭,決心為反秦事業貢獻余生,這是極其難能可貴的。他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義軍將領出謀劃策,對陳勝失敗之原因的分析雖然不是非常正確、全面,但提出扶立楚王后裔的建議,使反秦斗爭獲得了一面新的旗幟,對團結和協調各地的反秦力量,促使反秦斗爭重新走向高漲都有積極的意義。另外,義軍將領多是行伍出身,范增的加盟,不僅是人才的增加,而且改善了領導集團的能力結構,對楚國的反秦斗爭大有裨益。由于他年齡為大,項羽后來對他以亞父稱之。
范增為了項羽的霸主事業鞠躬盡瘁,并且看到了劉邦是項羽奪取天下的最大對手,多次向項羽闡明殺掉劉邦以絕后患確保江山的利害關系。但是,項羽為人注重義氣,多疑且自大,一方面認為殺掉劉邦是不義之舉,不利于自己重情重義的名聲。另一方面自大地認為劉邦無論在才智還是軍事策略上尚不足以對自己奪取天下的事業造成威脅。遲遲不肯殺掉劉邦。陳平的反間計輕易就使項羽對范增產生了疏遠和猜忌,范增作為一介忠臣,為項羽鞠躬盡瘁的忠心和苦心卻換來項羽的疏遠,范增只能感嘆未能遇見明主。在范增死后,項羽在其他謀臣的勸諫下才意識到范增的一片苦心和自己對范增的誤解。
范增死后二年,項羽的軍隊被劉邦、韓信、彭越的聯軍擊敗,退至垓下(今安徽省固鎮縣濠城鎮)。不久,項羽逃到和縣烏江,自刎而死。劉邦以“楚漢戰爭”的勝利者,登上了皇帝寶座,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強大的漢朝。劉邦總結項羽失敗的教訓說:“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