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國璋
馮國璋的資料
中文名:馮國璋
別 名:馮華甫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生地:河北省滄州市河間市
出生日期:1859年1月7日
逝世日期:1919年12月28日
職 業:直系軍閥首領、中華民國副總統
畢業院校:北洋武備學堂
信 仰:佛教
主要成就:直系軍閥之首、代理總統
地 位:北洋三杰之一
祖 籍:河北省滄州市
性 別:男
最新人物
其他F開頭的人物更多
民國其它的人物更多
馮國璋——直系軍閥首領、中華民國副總統
馮國璋(1859年—1919年)字華甫,河北河間人,北洋軍閥直系首領。1903年中央練兵處任軍學司正使。后歷任統制和第一軍總統。辛亥革命時率領北洋軍鎮壓武昌起義。曾奉命率軍進攻南京,鎮壓“二次革命”。后出任江蘇都督,坐鎮東南。袁世凱稱帝后曾任命他為參謀總長,后來又讓他代替段祺瑞兼理征滇總司令,他均未上任。反對袁世凱稱帝。袁世凱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經過國會補選馮為副總統,在南京辦公。后黎元洪與段祺瑞府院之爭,引發張勛復辟,為段祺瑞所鎮壓。黎元洪辭職,馮國璋進京任代理總統,段祺瑞復任國務總理。
應該說,早年身為清廷大臣的馮國璋能為其族人后代訂出“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這十個字,可以稱得上是很有政治遠見的,是積極進步的。馮國璋一生由一介書生而入武林,讀文史后再習軍事。在他所處那個時代,經歷了數次戰爭,其中親自參與的就有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入侵進京等戰事;中國作為戰敗國,付出了割地賠款、簽訂喪權辱國條約的沉重代價。作為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中國一代知識分子,或是身為一名有強烈民族自尊心的軍事將領,馮國璋曾以其深刻的思考和敏銳的見解,屢屢向上司和清廷進言,并且一直身體力行地為“國家海禁開,東方大事起”這一宏愿而盡心盡力。
馮國璋當時已深切地感知,一個自詡為泱泱大國的國家,由于數百年來閉關鎖國,夜郎自大,國力早已衰敗不堪,遠遠落后于西方列強一大截了。他兩次東渡扶桑,從那個自明治維新以來變得強悍起來的國度中,發現了一條中國富強昌盛,再樹雄姿的可行之路,那就是打破海禁,引進外國的先進思想和科學技術,讓國人重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
但其時其勢,這位漢族的清廷重臣也有與當年李鴻章相似的憂慮和顧忌,眼看著京城里那個冥頑不化的滿清朝廷,還有早已腐敗不堪的各級衙門地方官吏,落后的農桑耕作制和淤堵不揚的貿易商業,還有幾乎空白的現代工業這副積重難返的爛攤子,就決定了真正要在東方這塊古老的土地上形成“大事起”的強盛之勢,非一朝一代人所能辦到的。因此,馮國璋把希望放在了兒孫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