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紀——袁紹手下四大謀士之一
逢紀(?-202年,逢音páng,古同“逄”),字元圖,南陽人。袁紹逃離董卓勢力范圍時,與逢紀、許攸同到冀州。袁紹甚為賞識逢紀的智謀而重用。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袁紹在官渡之戰敗回,后悔當初不聽田豐之計,逢紀即時進言田豐知道袁紹兵敗后取笑袁紹不聰其言。審配與逢紀有私怨,官渡之戰后審配兩位兒子被虜,孟岱對審配有讒言,袁紹就這件事詢問逢紀的意見,逢紀回答說:“審配天性剛烈率直,每次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都仰慕古人的節操,不會因為兩個兒子在南邊而做不義的事情,您不要對他懷疑!痹B說:“你不是討厭他嗎?”逢紀說:“從前所爭的屬于個人私事,現在所說的是國家大事!痹B說:“太對了!庇谑菦]有罷免審配。自此審配、逢紀的關系更融洽了。
公元202年(建安七年),袁紹憂憤而死。袁紹以袁尚美貌及后妻劉氏所喜愛而欲立為繼承人,但未正式表態。眾人欲以袁譚為長子而立為繼承人,但逢紀、審配一派與辛評、郭圖、袁譚一派不和,逢紀等因為懼怕袁譚即位后加害,私下改袁紹遺命,立袁尚繼位。袁譚不能繼位,自稱車騎將軍,屯黎陽。袁尚不給袁譚多兵,使逢紀隨之。袁譚要求配兵為審配拒絕,一怒之下殺了逢紀。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逢紀生平與正史大體相當。在第七回《袁紹磐河戰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里,袁紹用逢紀之計,脅迫韓馥,得到冀州,以田豐、沮授、許攸、逢紀分掌州事。平定河北后,又以審配、逢紀為統軍,興兵討曹。袁紹病死后,逢紀等立袁尚為嗣,袁譚爭位,郭圖定謀,計賺逢紀同赴袁譚軍。后袁譚與曹軍在黎陽交戰,大敗。遣人求救于袁尚。袁尚與審配計議,只發兵五千余人相助。被曹操派兵于半路盡殺之。袁譚令逢紀作書,遣人到冀州請袁尚再次發兵,但袁尚卻不同意,袁譚大怒,立斬逢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