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松齡
郭松齡的資料
最新人物
其他G開頭的人物更多
民國其它的人物更多
郭松齡——清末民初奉系將領
郭松齡(1883年-1925年),字茂宸,漢族,祖籍山西省汾陽縣,出生于遼寧省沈陽市東陵區深井子鎮漁樵村。清末民初奉系將領,是唐朝名將汾陽王郭子儀的后裔,曾為張學良之教官。1905年就讀于奉天陸軍速成學堂,次年進永平府北洋陸軍第二鎮隨營學堂,1908年任奉天防軍哨長。1909年隨朱慶瀾換防進入四川,擔任連長。1910年加入同盟會。后起兵反奉失敗,被殺。
郭松齡倒戈反奉事件雖然以失敗告終,但它的歷史意義是不容抹煞的。這次事件從政治上、軍事上、經濟上沉重打擊和嚴重削弱了當時中國最大最兇殘的軍閥集團——奉系軍閥,奉系首領張作霖的賣國賊咀臉進一步暴露,奉系各派勢力之間的矛盾更加深化,奉軍實力大大削弱,奉張集團財政愈加困難,金融危機日益嚴重。從此,奉系軍閥從其發展的巔峰跌落下來,開始走下坡路。后來它雖然還能逞兇于一時,但只是回光返照垂死掙扎而已。這次事件也徹底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狼子野心,使中國人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帝國主義是封建軍閥的靠山,封建軍閥是帝國主義的走狗,反對封建軍閥必須同時反對帝國主義,從而把全國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推進到一個新階段,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反日反奉運動的新高潮。
綜觀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發展過程,不難看出,郭松齡倒戈反奉決非偶然,它是在當時中國民族民主革命運動高漲的形勢下,受全國人民反奉運動的影響和推動而發生的,有其歷史的必然性。發動倒戈的目的主要是為了反對奉張集團的內戰、賣國政策,具有明顯的民主主義和愛國主義傾向,客觀上是全國人民反奉運動的組成部分。
這次事件沉重打擊了反動腐朽的奉系軍閥,徹底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的猙獰面目,推動了全國反日反奉運動的開展,其進步性是勿庸置疑的,它在中國人民反帝反封建斗爭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頁。因此,我們決不能因為郭松齡曾經列身奉系,或者因為奉系內部矛盾是促使其倒戈的動因之一,就把這次事件同當時以爭城掠池為目的禍國殃民的軍閥混戰等同起來。至于所謂“犯上作亂”,則完全是站在奉系軍閥和日本帝國主義的立場上所進行的污蔑攻擊,更是不屑置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