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夢齡——抗戰中犧牲的第一位軍長
郝夢齡出生在石家莊藁城縣莊合村,他生于1898年2月18日。只讀了三年私塾就被父親送到一家雜貨店當學徒,后因不堪忍受老板虐待,投奔奉軍當兵,因為勤奮好學,先后被送往陸軍軍官小學、保定軍官學校學習。從1921年起,先后任營長、團長、旅長、第四軍第二師師長、第五十四師師長。1930年中原大戰后,兼任鄭州警備司令。后升為第九軍副軍長、軍長等職。1937年5月,得悉盧溝橋事變爆發,郝夢齡放棄到陸大學習深造的機會,主動請纓率部北上抗日。
忻口是日軍從晉北通向太原的最后一道防線。1937年10月4日夜,郝夢齡率部抵達忻口前線,他在召集營以上軍官講話時說,“此次抗戰是民族戰爭,勝則國存,敗則國亡,所以只許勝,不許敗。軍人的天職是保國衛民,現在民不聊生,國將不國,就是我輩軍人沒有盡到應有的責任,實感可恥……現在大敵當前,我決心與全體官兵同生死,共患難,并肩戰斗。
10月10日凌晨2時半,守軍擊退了日軍的裝甲車、坦克,并燒毀了日軍的汽車。當日郝夢齡在忻口前線寫下陣中日記:“今日為‘國慶’紀念日,回憶先烈締造國家之艱難,到現在華北將淪落日人之手,我們太無出息,太不爭氣。”10月11日拂曉,日軍派5000名步兵,以飛機、重炮、坦克作掩護,連續猛攻忻口西北側南懷化陣地。郝夢齡即到前沿陣地指揮,雙方多次展開白刃肉搏,近距離互擲手榴彈。10月12日,敵我雙方展開激烈的爭奪戰。日軍在我陣地進行肆無忌憚的狂轟濫炸,平均每日造成傷亡一千多人,最激烈時一天傷亡達數千人。郝夢齡在當天的日記里寫道:“往日見傷兵多愛惜,此次專為國犧牲,乃應當之事。此次戰爭為民族存亡之戰爭,只有犧牲。如再退卻,到黃河邊,兵即無存,哪有長官 、此謂我死國活,我活國死。
在決戰前一天,他給妻子寫下了最后的遺囑。16日凌晨,郝夢齡率部隊對日軍陣地發起了攻擊,槍炮聲如雷,喊殺聲震天,日軍節節敗退。凌晨五時,他率領第五十四師、獨立五旅繼續前沖。日軍以猛烈火力掩護逃跑;鞈鹬,郝夢齡不幸被日軍機槍子彈打中,壯烈犧牲,時年3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