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東晉杰出的軍事家、權臣
桓溫(公元312年-公元373年),字元子,一作符子,漢族,譙國龍亢(今安徽省懷遠縣龍亢鎮)人。東晉杰出的軍事家、權臣,譙國桓氏代表人物,宣城內史桓彝長子,東漢名儒桓榮之后。晉明帝司馬紹之婿,曾經因溯大江(長江)之上剿滅盤踞在蜀地的“成漢”政權而聲名大奮,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后秦、前燕),戰功累累。公元361年至公元373年獨攬朝政,欲行篡位之事,逼迫朝廷加其九錫,但終因第三次北伐失敗而令聲望受損,受制于朝中王謝勢力而未能如愿。死前欲得九錫亦因謝安等人借故拖延,直至去世時也未能實現;笢刂u號宣武。其子桓玄建立桓楚后,追尊為“楚宣武皇帝”。
田余慶的評價是:“縱觀桓溫一生,我們看到這個據史籍說是不懼遺臭萬載的人,行事卻相當持重。他始終高唱北伐以保持政治優勢,但他自己卻在一段頗長的時間內引而不發,不貿然行事。他蓄意消滅對手,但并不單純訴諸戰爭,而是以北伐喪師失地為罪名,并且幾乎都采取欲取先與的手段,一步分作幾步走。他取得了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的職位,卻不相信自己能夠掌握全局,因而不敢在京城久留!笢靥幋笫轮斏鳎渌胁]有造成嚴重的后果,與桓玄畢竟大不一樣!
縱觀桓溫一生其活躍在石虎死后至淝水之戰前夕,一生以恢復神州,青史留名為人生的終極目標而奮斗,滅亡成漢,三次北伐,鎮守西府,為穩定南朝,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晚年并沒有因為私欲殺謝安,王坦之,行改朝換代之事。一生充滿了悲劇,然而悲劇的人生正是一個人物魅力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