沮授——東漢末年謀士
沮授(?-200年),廣平人,東漢末年袁紹帳下謀士。史載他“少有大志,擅于謀略”。曾為冀州別駕,舉茂才,并當過兩次縣令。后來又當韓馥別駕,被韓馥表為騎都尉。袁紹占據冀州后任用沮授為從事。經常對袁紹提出良策,但很多時候袁紹并不聽從。官渡之戰時袁紹大敗,沮授未及逃走,被曹操所獲,因拒降被曹操處死。
袁紹奪取冀州后,辟沮授為從事,接著問沮授:“現在奸臣作亂,陛下四處漂泊。我家歷代蒙受漢室恩寵,立志盡自己的力量和生命來振興恢復劉漢天下。然而齊桓公沒有管仲不可能成就霸業,勾踐沒有范蠡不可能保存越國,F在我想與您同心合力,共同使國家安定,您用什么計策匡正幫助我呢?”
沮授進言說:“將軍不到二十歲就被朝廷重用,名聲傳揚全國。趕上董卓廢立皇帝的時機,將軍奮然生發忠義之心,只身一人騎馬出奔,使董卓心裹恐懼。您渡過黃河向北,勃海的百姓稽首歸順。您擁有一個郡的軍隊,聚集冀州的人馬,威勢控制黃河以北,名聲為天下推重。假使發兵向東,就可以掃除黃巾;還軍攻打黑山,就可以滅掉張燕;掉轉兵力向北,就必定捉住公孫瓚;以威勢脅迫戎狄地區的人,立刻就可平定匈奴。橫掃黃河以北,合并四個州的地盤,網羅英雄人才,擁有百萬人馬,到長安迎接陛下,恢復在洛陽的宗廟,向天下發號施令,征討不服從的人。憑藉這樣的條件爭決勝負,有誰能夠抵擋!幾年以后,建立功業并無困難。袁紹聽后大為歡喜,立刻表沮授為監軍、奮威將軍。
沮授的姓“沮”音jū,與“沮喪”的“沮”不同音。在央視版電視劇《三國演義》中提到沮授字公與,不過此說并不見于一般史料記載。另外在《繁陽令楊君碑》的碑陰處有記載“故民朗陵長沮(缺)子輔”之文,雖然名已缺失,此碑立于熹平3年(176年),且繁陽位于魏郡,魏郡與廣平的地理位置又相去不遠,但沮授卒于200年,故沮子輔其人不可能即是沮授,但可能是沮授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