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拉貝
拉貝的資料
中文名 約翰·拉貝
外文名 John H. D. Rabe
國 籍 德國
民 族 日耳曼
出生地 漢堡
出生日期 1882年11月23日
逝世日期 1950年1月5日
職 業 南京安全區主席
主要成就 南京大屠殺中救助難民
最新人物
其他L開頭的人物更多
近代其它的人物更多
約翰·拉貝——中國的辛德勒
1937年日軍進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幾位外國傳教士、教授、醫生、商人等共同發起建立南京安全區,并擔任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不顧危險、奮不顧身地抗議和盡其所能地阻止侵華日軍對中國人民施暴。安全區為大約25萬中國平民提供了暫時棲身避難的場所。
約翰·拉貝所著“南京卷”《拉貝日記》是二戰時期日本的同盟國——德國的公民所做的第三方視角記述,是證明南京大屠殺的最有力證據之一。
1882年11月23日出生在德國漢堡。父親是船長。早年喪父。初中畢業后,曾在一家出口商行當伙計,后前往非洲東南部的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的一家享有盛名的英國公司工作數年。
1937年日軍向南京進攻前夕,他從北戴河趕回南京,被一些外國人推為南京安全區主席。安全區內設有25個難民收容所,聚集了近30萬難民。其中“西門子”難民收容所為拉貝租住的院子!拔鏖T子”難民收容所收留了600多個附近的居民,丁永慶、宗有琴、李世珍,當年都在這里得到過拉貝的保護。12月13日,日軍攻戰南京,進行了令人發指的血腥屠殺。金陵古城陷入黑色的恐怖大海。拉貝利用自己的納粹身份,在自己的住宅收容了600多名中國難民,在他負責的不足4平方公里的安全區內,他和他領導的十多位外國人,與日軍斗智斗勇,與日本領事館反復交涉、抗議,阻止日軍的恣意侵犯和屠殺。不僅拯救了25萬中國人的生命,而且捍衛了人類的真理和尊嚴。他在他租住的小粉橋1號院子內,寫下了著名的《拉貝日記》,記錄了日軍暴行的500多個慘案;他帶領他的委員們尋求國際援助,募集資金,購買糧食和藥品,特別是歷盡艱辛,從上海搞來了能預防腳氣漫延的蠶豆。難民們對他頂禮膜拜,稱他為活菩薩。為表達對拉貝的敬意,麥卡勒姆牧師專門譜寫了一首《南京難民合唱曲》,歌詞幽默中隱匿著辛酸:我們要蠶豆做早飯,我們要蠶豆做午飯……開始,難民們都不知道他是拉貝,都稱他愛得培先生,他盡自己的所有能力保護了25萬難民,供他們吃喝住。他對婦女兒童非常關愛,對敵人卻相反。 一次,難民區圍墻翻進一個身配刺刀的日本兵,難民們大驚,急忙呼喊拉貝,拉貝急忙趕來,對日本兵大加斥責,日本兵連連認錯,準備從大門出去,拉貝命令他重新翻圍墻出去。難民們得到他的關懷,還經常得到食物 ;孩子們常常得到禮品。
拉貝1938年1月16日在日本大使館便宴上的發言中說:“由于我們委員會的絕大多數委員以前一直在這兒從事傳教工作,他們一開始就把戰爭期間不離開自己的中國朋友視為自己基督徒的責任……這就是促使我們這些外國人堅持留在這里,試圖幫助遭受苦難的中國人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