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病已
劉病已的資料
中文名:劉詢
別 稱:劉病已、劉次卿
國籍:漢朝
民族:漢族
出生地:長安
出生日期:公元前91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49年
職業:漢朝皇帝
主要成就:鏟除霍氏,設立西域都護府;宣帝中興,設立太倉;創建問責制度
謚號:孝宣皇帝
廟號:中宗
陵寢:杜陵
最新人物
其他L開頭的人物更多
漢朝其它的人物更多
劉病已——史上唯一受過牢獄之苦的皇帝
漢宣帝登上皇位的過程充滿了戲劇性。漢武帝末年爆發了震驚京師的巫蠱事件,使得當時的太子劉據一家被殺,只有剛出世不久的劉病已因流落到朝廷的監獄里,由于得到丙吉的力保才得以幸免。漢武帝過世之后,漢昭帝繼位,昭帝年紀雖然很小,但非常聰明,從所處理的幾件事情表現出了和年齡不相稱的政治才能,很具有明君的潛質,然而可能是因為昭帝是在武帝六十多歲才生的,從小身體不好,沒多久就病逝了。而此后霍光等大臣擁立的昌邑王十分荒唐,沒多久就被廢掉了。這時候,霍光等大臣遇到了難題,西漢王朝面臨著找不到合適繼承人的危機,漢昭帝沒有兒子,而漢武帝其他幾個兒子都不大適合做天子。
由于有了昌邑王的例子,大臣們對于擁立皇帝十分謹慎,在得知武帝流落在民間的曾孫劉病已好學多才,操行節儉,慈仁愛人之后,決定擁立這位在民間成長的皇曾孫為天子。這是中國歷代帝王登基中最為戲劇性的一幕,也使得劉病已的人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曾經那個喜歡游俠,斗雞走馬的平民少年,一夜間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一年宣帝十八歲。
由于長期的民間生活,加上曾在牢獄里住過,使得劉病已深知百姓疾苦,在其登基后,除了繼續奉行武帝末年的休養生息的政策外,還采取了很多有利于百姓的政策,特別重視照顧鰥寡孤獨之民,還擔心地方官員有所隱瞞,親自派遣使者到各郡國親自了解基層百姓的情況。如果某地遇到天災,主動免除那里當年的賦稅,并派遣使者到此地督促當地官員開倉賑災,并貸糧種給貧民做來年的生產。漢宣帝非常重視農業生產,稱農業為"興德之本",到宣帝初年的時候,流民基本都回到故土,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米價跌直西漢開國以來最低值,人民生活富足,社會安定。在全國范圍內,宣帝繼續推行武帝開創的選拔人才的舉孝廉制度,使得這套卓有成效的選拔人才制度繼續完善。大力推行德化與賞罰引導并舉,教化百姓,尤其注重對百姓孝道觀念的培養。 "霸王道雜之"是宣帝的治國思想的簡要概括,反映了宣帝敢于突破陳規,博采群長,勵精圖治尋找治國道路的精神。宣帝統治期間,四海安平,政治清明,百姓守禮,國富民強之升平景象超過當年的文景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