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襄公——齊國第十四位國君
齊襄公,姜姓,呂氏,名諸兒,是齊僖公的長子。齊僖公在位時,將諸兒立為太子。齊僖公三十三年(魯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98年)十二月丁巳日,齊僖公去世[1] ,太子諸兒即位,是為齊襄公。齊襄公元年(魯桓公十五年,公元前697年)四月己巳日,齊襄公安葬父親齊僖公。 同年六月,許叔進入許國都城。齊襄公和魯桓公在艾地會見,謀劃安定許國。
衛國國君衛惠公是齊襄公的妹妹宣姜之子。齊襄公二年(魯桓公十六年,公元前696年)十一月,衛國的左、右公子因怨恨衛惠公誹謗殺害太子伋而取代其位,于是起兵作亂,進攻衛惠公,擁立太子伋同母弟公子黔牟為國君,史稱衛君黔牟,衛惠公逃亡到齊國。齊襄公二年(魯桓公十六年,公元前696年)正月丙辰日,齊襄公和魯桓公、紀國國君在黃地結盟,促成齊、紀二國的和議,同時商量對付衛國。同年五月丙午日,齊軍與魯軍在奚地發生戰爭。
齊襄公在位期間,荒淫無道,昏庸無能,與其異母妹文姜亂倫,派彭生殺害妹夫魯桓公,而后再殺彭生以向魯國交代。當時齊國國力漸強,齊襄公曾出兵攻打衛國、魯國、鄭國。公元前686年,齊襄公遭連稱、管至父、公孫無知等人所殺,公孫無知自立為君。公元前685年,雍廩襲殺公孫無知,齊襄公之弟公子小白即位,是為齊桓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