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索里尼的女婿——齊亞諾
1903年3月19日,生于意大利里窩那的顯貴之家。他的父親科斯坦佐·齊亞諾即卡布里伯爵,是墨索里尼的至交,法西斯元老,與墨索里尼共同策劃羅馬進軍的主要成員,后來還被任命為墨索里尼的繼承人,擔任過多年的交通大臣和法西斯眾議院議長。老齊亞諾的這種資歷和背景使自己的兒子在三方面受益匪淺。一是倚仗權勢聚斂起來的巨大財富為兒子提供了雄厚的物質基礎,二是與墨索里尼的特殊關系為兒子今后的發跡提供了攀援的梯子,三是長期的從政生涯對兒子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使齊亞諾逐漸養成強烈的政治野心。
1925年,從羅馬大學法律系畢業后即從事新聞工作,同年進入意大利外交部門工作。
1930年,與墨索里尼的愛女愛達結為夫妻。之后被任命為駐上海領事館總領事,稍后升任駐中國公使館公使。
1934年,出任意大利出版局局長。后來改任墨索里尼的新聞辦公室主任。
1935年6月,出任意大利新聞與宣傳事務次官不久,即升任新聞與宣傳大臣。
1936年6月,出任法西斯意大利的外交大臣,成為墨索里尼的心腹,不僅負責外交工作,而且還參與黨務、內政等方面的重大決策。上任之后,完成的第一樁大事是和德國結盟。
1936年10月21日,和德國外交部長紐賴特簽訂一項秘密議定書,宗旨是規定德國和意大利在外交方面的共同政策。柏林——羅馬“軸心”由此形成。
1939年5月22日,與里賓特洛甫簽訂德意“鋼鐵盟約”。
1939年下半年,墨索里尼計劃對法西斯黨和政府的各個部門作一定的調整。齊亞諾向墨索里尼積極進言,施加影響,使墨索里尼接受他的意圖而更換大批黨政要員。齊亞諾權蓋朝野,進入其政治生涯的鼎盛時期。意大利新內閣因而有“齊亞諾內閣”之稱。
1940年6月,意大利向法國宣戰。齊亞諾擔任駐比薩的轟作機中隊的指揮官,指揮所部向法國出擊,給法軍以沉重打擊。
1940年10月,齊亞諾的轟作機中隊先對希臘的中心城市進行猛烈的狂轟亂炸,使大批無辜的和平居民慘遭殺害。
1943年2月,任駐羅馬教廷大使。但是隨著戰爭的深入發展,齊亞諾反德情緒增長,對墨索里尼的離心傾向也日漸明顯。墨索里尼感覺到齊亞諾的變化,于1943年2月解除齊亞諾的外交大臣職務,改任駐羅馬教廷大使。
1943年7月盟軍在西西里登陸后,齊亞諾決心與墨索里尼決裂。
1943年7月,國王命令逮捕墨索里尼,并免除其全部職務。后來,德國人將齊亞諾騙到德國,將他投入監獄。
1943年9月墨索里尼被德國人營救出來后,建立了意大利社會共和國政府。10月,齊亞諾被人從德國押回意大利,關進維羅納監獄。
1944年1月,墨索里尼在希特勒的堅決要求下,以叛國罪判處齊亞諾死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