鯀——大禹之父、夏啟的祖父
鯀(公元前?年-公元前2029年),中國上古時代漢族神話傳說人物。姓姒,字熙。是黃帝的曾孫、昌意的孫子、顓頊的兒子、大禹之父、夏啟的祖父。被堯封于崇地(當在今河南省登封嵩山附近),為伯爵,故稱崇伯鯀或崇伯,約公元前2037年至公元前2029年在崇伯之位。鯀禹治水是中國最著名的洪水神話。后因治水失敗,被刑罰致死!渡胶=·海內經》載:“鯀竊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殺于羽郊”,“息壤者,言土自長,故可堙水也”。鯀死后尸體三年不腐爛,祝融用吳刀剖開了他的尸體就產生了禹。鯀與歡兜、三苗、共工并稱“四兇”。
鯀是為祝融所殺的,上引《山海經·海內經》就說:“帝令祝融殺鯀于羽郊。”鯀化為黃熊入于羽淵。《國語·晉語八》:“昔者鯀違帝命,殛之于羽山,化為黃能以入于羽淵。”《左傳》昭公七年也云:“昔堯殛鯀于羽山,其神化為黃能以入于羽淵。”
在《史記》中,身為“四兇”(歡兜、共工、三苗、鯀合稱“四兇”)之一的鯀是被處死的。據《五帝本紀》記載,“四岳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岳強(jiàng)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因此,當時作為欽定接班人的舜經過請示后“殛鯀于羽山”—“殛”為“誅”,一說為“誅殺”;還有一說,按《尚書·今古文注疏》:“誅,責遣之,非殺也。”也就是流放。不過,鯀因此葬身于羽山,是不爭的事實。鯀死后尸體三年不腐爛,后來不知道是誰,有說就是祝融,用吳刀剖開了他的尸體,這時禹就出來了,而鯀的尸體則化為黃龍,一說黃熊,飛走了。所謂黃熊是一種已經絕跡的動物,類似于熊,但是有三只腳,在山海經中有記載。大禹繼承了父親的遺志,開始治水,不知道為什么,這次的治水非常的成功,天帝不僅沒有從中搗亂,還派了大神應龍相助。這位應龍也是非常著名的龍神,在山海經中也有記載,代表了雨神的意思。傳說只要在地上畫上應龍的樣子,就可以招來雨水。這時他則幫助大禹挖河開山,在治理的過程中,伏羲、河伯也紛紛襄助大禹,后來在東漢幾乎成為國學的讖緯學鼻祖的河圖洛書,傳說也是在這個時候由神龜所獻的。終于依靠疏導和圍堵兩個方法的結合,洪水終于被制服了,人們擁戴治水有功的大禹做了他們的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