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敬瑭
石敬瑭的資料
本 名:石敬瑭
別 稱:兒皇帝
所處時代:五代十國之后晉
民族族群:沙陀族
出生地:太原
出生時間:892年(壬子年)4月20日
去世時間:942年(壬寅年)9月11日
主要成就:幫助李嗣源登基,經營河東,建立后晉
年 號:天福
廟 號:高祖
謚 號: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陵 寢:顯陵
最新人物
其他S開頭的人物更多
五代十國其它的人物更多
石敬瑭——五代后晉臭名昭著的兒皇帝
石敬瑭(892年4月20日—942年9月11日),即后晉高祖,五代十國時期后晉開國皇帝。年輕時樸實穩重,寡言笑,喜兵書,重李牧、周亞夫之行事,隸屬李克用義子李嗣源帳下,后梁朱溫與李克用、李存勖父子爭雄,石敬瑭沖鋒陷陣,戰功卓著。
唐末帝李從珂繼位后,任石敬瑭為河東節度使,但雙方互相猜忌。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后唐軍兵圍太原,石敬瑭向契丹求援,割讓幽云十六州,并甘做“兒皇帝”,成為賣國賊。隨后,石敬瑭滅后唐,定都汴梁,國號“晉”。天福七年(942年),憂郁成疾,于六月在死去,時年51歲,謚圣文章武明德孝皇帝,廟號高祖,葬于顯陵(河南宜陽縣西北)。
縱觀石敬瑭之一生,起初靠驍勇善戰發跡,繼而因廉政而揚名。在戰亂頻繁之際,他借契丹人的援助問鼎中原,建立了后晉王朝。由于甘當百依百順的“兒皇帝”,將燕云十六州割讓給了外族,并且每年給契丹貢送布帛三十萬,以換取契丹人對自己皇位的支持,從而將北方的百姓拱手送到契丹人殘酷的鐵蹄統治之下。從此,中國有了“兒皇帝”這一可恥的稱呼。
石敬瑭割讓燕云十六州給契丹的做法,對后世帶來的影響也極為深遠,直接導致以后黃河以北、以東地區的北方土地幾乎無險可守,袒露于外族的威脅之下,為后來四百余年間契丹、女真、蒙古族南下入侵中原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