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吾去愛 > 名人資料 > 蘇爾特
蘇爾特頭像

蘇爾特

蘇爾特的資料

  中文名:尼古拉·蘇爾特

  外文名:Nicolas Soult

  國 籍:法國

  出生地:圣-阿曼-德-貝斯蒂德

  出生日期:1769年3月29日

  逝世日期:1851年11月26日

  職 業:北方軍團參謀長、陸軍大臣

  軍 銜:大元帥

最新人物

其他S開頭的人物更多

法國其它的人物更多

拿破侖帳下的戰術家——蘇爾特

  蘇爾特1769年3月29日生于圣-阿曼-德-貝斯蒂德,父親是一位法律公證人。其父死后,迫于生計而于1785年4月16日參軍。蘇爾特鎮定自若的特點以及對工作極其負責的態度贏得了其同事的普遍贊譽,因而提升很快。1791年升擲彈兵中尉,1793年升上尉,任步兵機動戰術教官。不久任梅塞勒軍團司令儒爾丹將軍的副官。1793年他奉命率部強攻奧軍在馬瑟爾的營地,這是他第一次作戰。儒爾丹對他十分器重,于1794年1月29日提升他為上校。不久調任勒弗夫爾旅長的參謀長,并參加了1794年6月26日的弗勒呂斯之戰。作戰中,他處事冷靜,身先士卒,因此在11月被提升為準將,時年25歲。此后他繼續擔任已經升任師長的勒弗夫爾的參謀長,并在1799年4月晉升少將。當勒弗夫爾受傷回國休養時,任該師的師長。

  5月率該師并入新成立的多瑙河軍團,在軍團司令馬塞納的指揮下,參加了6月4-7日的第一次蘇黎世之戰和9月26日的第三次蘇黎世之戰,表現出色,充分展示了其軍事天賦。1800年,隨馬塞納赴意大利軍團任職,并晉升中將。在與占絕對優勢的奧軍的戰斗中,于4月13日率部突擊敵軍,在右腿負傷后被奧軍俘虜。在馬倫哥會戰后獲釋,并返回法國療傷。傷愈后被任命為皮埃蒙特軍隊司令,負責平息了該國奧斯塔地區的反法起義。1801年,任塔蘭托及奧特蘭托占領軍司令,1802年又被任命為執政衛隊四上將之一。由于衛隊在紀律和訓練方面的卓越表現,拿破侖于1803年任命他為圣奧默爾駐軍總司令,實際上是負責為未來的戰爭秘密訓練一支精銳。1804年5月19日晉升法蘭西帝國元帥,時年35歲。

  1805年8月,蘇爾特作為第四軍(28000人)軍長參加第二次法奧戰爭。在烏爾姆會戰中奉命穿過奧格斯堡南進,渡過伊勒河以切斷烏爾姆奧軍與南部的交通線。當奧軍的斯潘根師向南突圍時,在梅明根被蘇爾特攔截,全部被殲,其中有5000人和10門大炮被俘獲。法軍占領維也納后,蘇爾特與繆拉元帥的騎兵軍、拉納元帥的第五軍奉命北渡多瑙河追擊庫圖佐夫的俄奧聯軍。為完成這個任務,三位元帥一起走上維也納城北大橋,謊稱兩國已經停戰,要與守橋的奧斯貝爾公爵談判。在奧地利人信以為真時,預先埋伏在橋頭灌木叢中的法軍突擊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控制了大橋。

  在12月2日的奧斯特利茨會戰中,蘇爾特的第四軍無疑是主角:先是"盡可能丟臉的"匆匆撤出奧斯特利茨村和普拉岑高地這兩處要地;留下一個師堅守右翼,他自己則帶著兩個師借著濃濃的晨霧的掩護,潛入歌德巴赫溪東岸;在皇帝一聲令下后,率領兩個師攻占了幾乎沒有人防守的普拉岑高地,在聯軍的心臟部位打下一根釘子;第四軍居高臨下地發揚最大火力,先后擊潰了反撲的聯軍第二縱隊和第四縱隊,并在近衛軍、第一軍和擲彈兵師的增援下開始反攻,徹底粉碎了聯軍的中央,激戰中庫圖佐夫受傷,奧地利皇帝和俄羅斯沙皇也狼狽逃走;最后,蘇爾特率領所部沖下高地支援右翼法軍,將左翼聯軍也徹底擊潰;至此,聯軍已經完全潰敗。由于蘇爾特卓越的指揮藝術,皇帝稱贊他為"歐洲最好的戰術家"。

  1806年10月,蘇爾特率第四軍(35000人)參加了與普魯士的戰爭。10月8日,第四軍在霍夫與普軍首次交鋒,普軍的陶恩齊恩師不敵,被迫退到北面30公里的施萊茨,結果又撞上了法國第一軍,在前后夾擊下損失慘重,法軍旗開得勝。10月14日,蘇爾特率領第四軍作為法軍右翼參加了耶拿會戰,他的作戰成功對整個戰役勝利起了主要作用。12月26日,參加了在普烏圖斯克之戰。在1807年2月7日,他指揮所部迂回俄軍左翼,迫使俄軍放棄艾勞鎮。在次日的會戰中,他與奧熱羅元帥的第七軍從正面進攻,由于突然風雪大作,逆風進攻的法軍幾乎睜不開眼睛,以致損失慘重、敗下陣來。

  俄軍乘機反撲,一度收復艾勞。在蘇爾特的建議下,皇帝沒有撤退,而是堅守陣地,直至深夜,俄軍終于敗退。在6月10日沒有決定意義的海爾斯堡之戰中,六個法國軍在堅固的要塞面前血戰一天而毫無進展,最后在蘇爾特與達武元帥的第三軍迂回守軍右翼后,俄軍才主動撤退,此戰第四軍遭受了重大傷亡,但沒有休整就在繆拉元帥統一指揮下,直趨柯尼斯堡,于6月16日攻占了這個俄軍在普魯士的最后據點。當在弗里德蘭會戰中慘敗的俄軍逃到這里時才發現要塞換了主人,只得繼續向北敗逃,有如決堤的河水,一瀉千里。

  31808年6月,蘇爾特被封為達爾馬提亞公爵,并受命指揮第二軍(20000人),隨皇帝開赴西班牙。11月10日,蘇爾特在西班牙北部的布爾戈斯大敗貝爾韋德拉所率的埃斯特雷馬杜拉軍(18000人),西軍損失3000余人,30門大炮有20門成了法軍的戰利品,布爾戈斯也被法軍占領。蘇爾特在入城后,隨即率領法軍以勝利者的姿態進行搶劫和屠殺。一位法國軍官寫道:"教堂和修道院的墳墓全都被掘開,因為據說里面有大批寶藏。"當時服役于法軍的塞古爾伯爵則做了如下回憶:"……我可以看到在大路上和附近的田野里都橫七豎八地堆滿了昨晚被殺的西班牙人的尸體……房門被強行打開,街頭上盡是撕碎的衣服和毀壞的家具。"然而法國人沒能得意多久,12月10日,約翰·摩爾爵士率領的英國遠征軍開始進攻孤立的蘇爾特軍,當時蘇爾特的部隊只有18000人,而英軍有28000人,蘇爾特只得趕緊向正在馬德里的皇帝求援。12月21日,雙方的騎兵在薩哈貢遭遇,法軍被擊敗。12月24日,在得知拿破侖一世來援后,摩爾向西面的海港城市拉科魯尼亞撤退,以便危急時從海上撤走。由于德意志情況不穩,奧地利蠢蠢欲動,皇帝于1809年1月17日回國,嚴令蘇爾特繼續追擊英軍,力求全殲。

  1月16日,得到內伊軍支援的蘇爾特在埃爾維那村趕上了英軍,一場激戰,摩爾陣亡,英軍損失6000余人,但其主力則乘船脫逃。在趕走英國人之后,蘇爾特率法軍25000人,擊潰了拉羅曼納將軍所率的西軍,并順勢進入葡萄牙,一舉攻占其北部城市布拉加。隨后向葡萄牙主要港口城市波爾圖發起攻擊,以傷亡500余人的代價,于3月29日將其占領,而葡萄牙軍隊則損失了8000余人。這時蘇爾特本應與維克托元帥協同占領里斯本,但兩人卻因為個人恩怨而各自為戰。尤其是蘇爾特在攻占波爾圖后飛揚跋扈,不可一世,于是有些葡萄牙貴族向他獻媚,慫恿這位法國元帥自立為王;而躊躇滿志的蘇爾特竟未加拒絕,這更使得他與其他幾位元帥貌合神離。5月12日,威靈頓率領的英葡聯軍(英軍2萬余人,葡軍3萬余人)利用法軍的麻痹大意,渡過法軍后方的杜羅河突然襲擊,蘇爾特措手不及,在3個小時的戰斗后即潰不成軍,狼狽逃離波爾圖。此戰法軍損失6000余人,丟棄了58門大炮和幾乎全部輜重;更讓蘇爾特惱火的是途中遇到了內伊的部隊,早就看不慣蘇爾特的內伊嘲笑他帶著的是一群拿槍的烏合之眾,氣得他拔出佩劍,要與內伊決斗,雖然被雙方將領勸解,但此后兩人形同仇敵,彼此都不放過任何機會在暗中給對方搗亂。在11月19日的奧康納會戰中,蘇爾特挽回了部分名譽,他率領的30000名法軍摧毀了阿雷薩加將軍率領的53000名西軍,西軍有4000余人被殺,15000人被俘,而法軍僅損失1700余人。11月29日他再敗帕爾克將軍所部,西軍損失3000余人,丟棄9門大炮。1810年初,蘇爾特率領4萬余人離開馬德里主動出擊,到2月份,整個占領了安達盧西亞省并鞏固了法國在這里的統治。

  1811年3月11日又拿下了西葡邊境的重鎮巴達霍斯,如果他率部由此西進,可直逼里斯本,讓威靈頓的托里斯維德拉斯防線成為無用之物;但他卻戀棧西班牙的財產,拒絕支援正在防線前苦戰的馬塞納元帥,致使他的這位老上級最終戰敗。馬爾蒙元帥接任了馬塞納的職務后,為了籠絡蘇爾特,促使其出兵,允許他在安達盧西亞聚斂了大筆財富。但戰機已經失去,英將貝雷斯福特率軍包圍了巴達霍斯,力圖拔除這個據點,解除里斯本東面的威脅。5月16日,為打破英軍的包圍,蘇爾特試探攻擊聯軍(32000人,其中英軍7000人);法軍擊潰了西班牙軍隊組成的聯軍右翼,但對訓練有素的英軍步兵的攻勢卻被挫敗,法軍在損失了8000人后撤退,而聯軍的損失為7000人。此后蘇爾特只得退守安達盧西亞,徹底失去了進軍葡萄牙的機會。在1812年7月22日馬爾蒙戰敗于薩拉曼卡后,蘇爾特拒絕了約瑟夫國王的命令,徑直退向巴倫西亞,致使英軍輕取馬德里。

  不過英國人也犯了錯誤,威靈頓在對布爾戈斯的圍攻(9.19-10.22)中由于低估了守軍,久攻不下,蘇爾特和馬爾蒙乘機集中兵力反攻,迫使聯軍撤出馬德里,并損失了7000人。但是缺乏戰略眼光的約瑟夫國王不顧蘇爾特的勸告,執意要重返馬德里恢復王位,沒有繼續緊追聯軍,結果威靈頓得以擺脫追兵,撤到西葡邊境。這年年底,由于中歐戰云密布,蘇爾特被調到德國任近衛軍指揮官,并參加了1813年5月20-21日的包岑之戰。但在6月12日,由于西班牙戰局惡化,他又再次奉命回到西班牙收拾殘局。7月11日,蘇爾特出任駐西班牙法軍總司令,皇帝命令他收復西班牙和葡萄牙,這是一個不實際的任務;蘇爾特面對威靈頓的9萬部隊,而他手下只有53000人能夠投入戰斗。在此后陸續發生的比利牛斯山區的戰斗中,法軍雖使盡渾身解數,但回天乏術。先是在索芬倫之戰(7.26-8.1)中失利(法軍損失13000人,聯軍損失7000人);接著英軍在8月底攻占了法西邊境重鎮圣塞瓦斯蒂安。

  10月7日,威靈頓率部橫渡達索河向法國進軍。而蘇爾特的部隊不斷被抽走增援皇帝,已不足5萬人,只能盡力遲滯聯軍。11月10日,蘇爾特企圖圍殲在尼維爾的一支英軍分遣隊,威靈頓趕來增援,雙方損失都很慘重,聯軍的45000人中損失了5300人,法軍的18000人中損失了4500人。最后法國人支持不住了,蘇爾特只得在丟棄了59門大炮后逃走。1814年2月27日,養精蓄銳后的威靈頓再次發動攻擊,從水陸兩路進攻法國的奧爾泰茲,蘇爾特在損失了4000人后棄城逃往圖盧茲以避免被圍殲。威靈頓在3月17日攻占波爾多后轉向圖盧茲進發。4月10日,聯軍發起強攻,在付出了6700人傷亡的代價后攻占該城,蘇爾特損失了4000人,但威靈頓并沒有達到殲滅其的目的。兩天后,得到拿破侖一世退位的消息,雙方停戰。

  1814年12月3日,蘇爾特就任波旁王朝陸軍大臣,但他在內心仍然忠于拿破侖。拿破侖復辟后,任命他為北方軍團參謀長,這被認為是一個錯誤的決定,因為蘇爾特性情疏懶,缺乏條理,不適合擔任參謀長這個需要謹慎精細的位置,而更適合做一名戰地指揮官。在1815年戰役期間,他老是犯錯,給法軍的調動造成了很大麻煩;在滑鐵盧會戰時,由于他具有與威靈頓作戰的豐富經驗,提出了集中兵力消滅英軍的建議,可惜由于皇帝的輕敵而未被采納。波旁王朝復辟后,蘇爾特于1816年1月被流放至塞爾多夫,直到1819年被允許回國。1820年恢復其元帥軍階。1830-1834年任陸軍部長。1839年任外交部長。后兩度出任內閣總理(1832-1834年和1840-1847年)。1840-1845年,他再度出任陸軍部長。1840年,當拿破侖一世的遺體運回巴黎時,他最后一次瞻仰了皇帝的遺容。1847年9月15日退休后,他接受了最后的榮譽--成為法國歷史上僅有的四個大元帥之一。1851年11月26日,病逝于自己的莊園蘇爾特堡,享年84歲。

  蘇爾特是一位優秀的戰術家和稱職的戰略家、卓越的訓練專家和管理者。在危急時刻,他能鎮定自若,并迅速果斷地提出對策。他的缺點是政治投機、貪財,而且性格高傲,與人無法相處。雖然在同威靈頓作戰中因為行動遲緩而被打敗,但他仍是皇帝在西班牙戰爭中最好的指揮官,而且如果在1813年以前他就被授予最高指揮權的話,戰果會更佳。在后來的從政期間,他得到了法國人的厚愛,甚至以前的敵人也敬重他

 

蘇爾特相關的名人

蘇爾特相關資訊

名人資料首字母索引: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名人朝代、地區索引: 上古 夏朝 商朝 周朝 春秋戰國 秦朝 漢朝 三國 晉朝 南北朝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國 宋朝 元朝 明朝 清朝 民國 世界 近代 現代 影視小說 美國 日本 五胡十六國 巴爾干 南美洲 北歐三國 俄國 英國 法國 德國 意大利 西班牙 奧匈帝國 土耳其 非洲 朝鮮 其它

久久成人综合网,亚洲免费视频在线观看,91久久精品一区,国产深夜精品福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