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皓——昏庸暴虐的三國時期吳國末帝
孫皓(242年-284年),字元宗(一說字元景,出自《冊府元龜》)一名彭祖,字皓宗。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公元264年-280年在位。吳大帝孫權之孫,孫和之子。在位初期雖施行過明政,但不久即沉溺酒色,專于殺戮,變得昏庸暴虐。280年,吳國被西晉所滅,孫皓投降西晉,被封為歸命侯,四年后在洛陽去世。
據《江表傳》記載,孫皓初立時,下令撫恤人民,又開倉振貧、減省宮女和放生宮內多余的珍禽異獸,一時被譽為令主。但很快他便變得粗暴驕盈、暴虐治國,又好酒色,從而民心喪盡。另外,他也把擁立自己的濮陽興和張布殺掉(據說他們后悔擁立孫皓,被他知道而被殺) ,又曾遷都至武昌(今鄂州,非武漢),大興土木。
孫皓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暴君,生性多疑且殘暴,設立諸多酷刑。他曾殺死或流放多名重要宗室,如殺害孫策之孫孫奉,流放孫霸二子,誅殺孫奮及其五子,殺死異母弟孫謙、孫俊等。對大臣,他也常常施以重刑,僅丞相一級的官員為例:除張悌在亡國之際戰死外,濮陽興被流放處死,夷三族,萬彧被譴自殺,全家遭流放;陸凱死后數年,全家被處以流放。此外,孫皓非常迷信,常憑借運歷、望氣、筮卜、讖語之類的原因來決定如遷都、用兵、皇后廢立等重大事件,并因此一直堅信自己將統一天下。
孫皓歸晉之后,被賜號為歸命侯,在洛陽居住,有一回晉武帝與王濟下棋,問孫皓:“聽說你在吳國時剝人面、刖人足,有這回事嗎?”孫皓回答說:“作為人臣而失禮于君主,他就應當受這種刑罰。”其實是消遣在皇帝面前坐姿不正的王濟。公元284年(太康五年),孫皓在洛陽去世,時年四十二歲,葬在洛陽的北邙山。滕皇后親自為他寫了哀悼文,文章甚是悲痛凄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