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洛斯基
托洛斯基的資料
中文名: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
外文名:Лев Давидович Троцкий
國 籍: 俄國
出生地:烏克蘭赫爾松縣揚努夫卡村
出生日期:1879年10月26日
逝世日期:1940年8月20日
職位:理論家、革命家、軍事家
主要成就:領導十月革命 締造工農紅軍 創建第三國際和第四國際
最新人物
其他T開頭的人物更多
俄國其它的人物更多
托洛斯基——俄國十月革命領導者
托洛茨基于1879年10月26日出生,祖先是猶太人。原姓布隆施泰因。1896年開始參加工人運動。1897年 ,參加建立南俄工人協會 ,反對沙皇專制制度。1898年在尼古拉也夫組織工人團體,被流放西伯利亞。1902年秋以署名“托洛茨基”的假護照逃到倫敦(他當時并沒有想到這個名后來比他的真名更著名),參加V.I.列寧、G.V.普列漢諾夫等人主編的《火星報》的工作。一度熱烈擁護列寧的主張,曾被人安上綽號“列寧的棍子”。1903年在黨的二大上卻激烈反對列寧的“雅各賓主義”,傾向于馬爾托夫等人(后者開始被稱為“孟什維克派”),也與當時的羅莎·盧森堡(對列寧派“獨裁的組織方法”的激烈抨擊)的觀點一致(參見盧森堡《俄國社會民主黨的組織問題》,1904年7月)。1904年9月脫離孟什維克,長期游移于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之間。
俄國1905年革命期間從芬蘭回國,12月被推舉為彼得堡蘇維埃主席,經歷了短促卻異常激烈的革命高潮,不久被捕。1906年在彼得堡獄中寫了《總結與展望》,提出他一生活動的理論基礎——不斷革命論,即民主革命過渡到社會主義革命的不斷性、社會主義革命的不斷性、國際革命的不斷性,認為俄國的民主革命必然要由工人階級通過建立起自己的階級專政來領導、完成,并由此發展成社會主義革命;并且率先預言歐洲社會主義革命很可能將從俄國革命開始。1906年12月被判處被判終身流放西伯利亞。次年2月在押解流放地途中逃脫,流亡國外。1912年組織“八月聯盟”,反對布爾什維克和孟什維克內部出現的錯誤傾向。1912-1913年曾作為一家自由派報紙《基輔思想報》的記者奔赴巴爾干半島采訪,托洛茨基成功地扮演了一名精力充沛而獨立敏銳的新聞記者、報人以及分析出色的史學家,“他寫的所有巴爾干通訊……都具有新聞寫作的宏偉風格,體現出革命前俄國的激進自由派報紙的特點……至今還是1914年巴爾干編年史的無價之寶”在1903年特別是1905年革命之后長期鼓吹布派與孟派之間的統一,并且強調自己的“非派別性”。1914年世界大戰爆發后,托洛茨基先在歐洲后赴美國,堅持國際主義,主張革命,反對戰爭。但他既不愿公開接受“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革命)戰爭”的列寧派口號,也反對第二國際各黨支持各自所在國戰爭的沙文主義右翼勢力,仍在布派與孟派之間斡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