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安石
王安石的資料
中文名:王安石
別 名:王介甫、王半山、王荊公
國 籍:中國(北宋)
民 族:漢族
出生地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
出生日期:1021年12月18日(辛酉年)
逝世日期:1086年5月21日(丙寅年)
職 業: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
主要成就:變法圖強,收復五州,拓地二千余、擊退交趾(越南)的入侵
代表作品:《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游褒禪山記》《臨川先生文集》
爵 位:荊國公
謚 號:文
民 系:江右民系
地 位:“唐宋八大家”之一
字:介甫
最新人物
其他W開頭的人物更多
宋朝其它的人物更多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號半山,謚號“文”,世稱王文公,自號臨川先生,晚年封荊國公,世稱臨川先生又稱王荊公,江西臨川鹽阜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杰出的政治家、文學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變法對北宋后期社會經濟產生很深的影響,已具備近代變革的特點,王安石以“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動改革,力圖革除北宋存在的積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國強兵,是中國十一世紀偉大的改革家。在文學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詩“學杜得其瘦硬”,擅長于說理與修辭,善于用典故,風格遒勁有力,警辟精絕,也有情韻深婉的作品。 著有《臨川先生文集》,現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著名散文《游褒禪山記》。
慶歷二年登楊寘榜進士第四名,先后任簽書淮南東路(治所在今江蘇揚州)節度判官公事、鄞縣(今浙江寧波鄞州區)知縣。舒州(今安徽安慶)通判、江南東路(在今江浙一帶)刑獄。治平四年(1067(丁未年))神宗初即位,詔安石知江寧府,旋召為翰林學士。熙寧二年(1069)提為參知政事,從熙寧三年起,兩度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推行新法。熙寧九年罷相后隱居,病逝于江寧(今江蘇南京)鐘山,謚號“文”,故世稱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