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質
吳質的資料
中文名:吳質
國 籍:曹魏
民 族:漢族
出生日期:公元177年
逝世日期:公元230年
職 業:文學家、振威將軍、侍中
主要成就:輔佐曹丕登基
代表作品:《思慕詩》
籍 貫:兗州濟陰郡(今山東定陶西北)
謚 號:威侯
字 號季重
最新人物
其他W開頭的人物更多
三國其它的人物更多
吳質——三國時著名文學家
吳質(177—230),字季重,兗州濟陰(今山東定陶西北)人,三國時著名文學家。官至振威將軍,假節都督河北諸軍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愛。在魏文帝曹丕被立為太子的過程中,吳質出謀劃策,立下大功。與司馬懿、陳群、朱鑠一起被稱做曹丕的“四友”。為人放誕不羈,怙威肆行,卒后被謚為“丑侯”。其子吳應數次上疏申辯稱枉,正元年間方改謚為“威侯”。
吳質出身“單家”,又不能取“與鄉里相浮沉”的態度,所以不能躋身漢末的名士派之列,得以在政治領域大顯頭腳;縱然后來曹丕征吳質到洛陽,亦“不為鄉里所饒”(《三國志》裴松之注引《典略》)。當然還有另外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其文學才力不能與建安七子相匹敵,所以不能以文學實績顯名于建安文壇!度龂尽の褐尽琴|傳》曾稱:吳質“以文才為文帝所善,官至振威將軍”,究其實,其中當有更復雜的政治原因。
曹操喜歡延納文學之士,曹丕、曹植亦有乃父之風,除交結建安七子之外,身邊還集結著一批年輕的文士,曹操立嗣問題不明朗時,曹丕、曹植以及他們身邊的文士還能相得以處;當曹操立嗣問題突出來后,雙方就各自施展方略尖銳對立起來!度龂尽の褐尽げ苤矀鳌放崴芍⒁妒勒f新語》:楊修“年二十五,以名公子有才能,為太祖所器。丁儀兄弟,皆欲以植為嗣。太子患之,以車載廢簏,內朝歌長吳質與謀。修以白太祖,未及推驗。太子懼,告質,質曰:‘何患,明日復以簏受絹車內以惑之,修必復重白,重白必推,而無驗,則彼受罪矣。’世子從之,修果白,而無人,太祖由是疑!薄度龂尽の褐尽琴|傳》裴松之注引《魏略》:“魏王嘗出征,世子及臨淄侯植并送路側。植稱頌功德,發言有章,左右屬目,王亦悅焉。世子悵然自失,吳質耳曰:‘王當行,流涕可也。’及行,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皆歔欷,于是皆以植辭多華,而誠心不及也!笨梢哉f,吳質當是曹丕的智囊人物,使曹丕對他刮目相看。
不過,吳質并非不沾文學的邊緣!度龂尽の褐尽琴|傳》裴松之注引《魏略》:“及河北平定,大將軍(曹丕)為世子,質與劉楨升在坐席。楨坐譴之際,質為朝歌長,后遷元城令!彼哪旰,吳質回京述職,曹丕盛張宴席,款待久違的吳質,為之曹植曾寫作《與吳季重書》,微言大義,期冀吳質能“為我張目”;當然其中也有提到吳質依仗曹丕的支撐所張揚的驕奢氣焰。吳質即作《答東阿王書》,申明“至乃歷玄闕,排金門,升玉堂,伏虛檻于前殿,臨曲池而行觴”,只不過是“恃平原養士之懿”,實“愧無毛遂耀穎之才”,露出仗人以假威的心跡。至于“張目”一事,吳質則借“儒墨不同,固以文矣”,把曹植搪塞過去。這篇答書,詞繁藻麗,典奧實密,假之以“愧無毛遂耀穎之才”相貫串,前后嚴密布成一體,亦可以說頗得建安文學“以氣為主寫文章”(魯迅:《而已集》)的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