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蕭山令
蕭山令的資料
最新人物
其他X開頭的人物更多
其它的人物更多
蕭山令——南京保衛戰犧牲的最高軍官
1937年11月18日南京保衛戰打響。為了阻擊日軍的進攻,蕭山令指揮部隊設立了兩個主要防區:一是清涼山防區,包括清涼山、草場門,定準門到老虎洞一帶,由憲兵兩個團,一個重機槍營把守,由羅友勝任總指揮官,統一指揮。另一個是明故宮防區。部署有兩個憲兵團和一個重機槍連,由陳烈林任總指揮。在這兩個防區內,全線十余萬守軍,同仇敵愾,奮勇殺敵。經過十多天的鏖戰,雖給予日軍較大殺傷,進攻銳氣受挫,但守軍也犧牲慘重,南京戰局岌岌可危。
在南京保衛戰序幕拉開之時,蕭山令的同鄉部屬陳揖川特去拜訪他,曾勸他審時度勢,以策安全。他沉思良久,毅然答道:“我受命全權拱衛首都,如果守無方,殺敵不力,有何面目見江東父老?我決心留守,與金陵共存亡!”12月9日7時許,日軍首先攻進光華門,占領航空學校,繼而向通濟門進攻。蕭山令命令清涼山一個憲兵營向通濟門守軍教導總隊增援。這時,日軍十余架飛機分批對守軍陣地輪番轟炸,掩護步兵及30余輛坦克向守軍陣地推進,遭到了守軍的頑強抵抗,傷亡慘重,日軍不得不暫時后撤。稍后,明故宮又遭到由中華門逼進的日軍猛烈攻擊,激戰一小時后,雙方都有重大傷亡。為了殲滅更多的日軍,他下令縮短防線,退守到淮清河、逸仙橋一帶,集中兵力殺敵。
12日中午,蕭山令接到“守軍全部突圍”的命令,立即作了多向突圍的部署。他原規定只有長官公署、直屬隊、憲兵團以及三十六師從下關渡江,其余軍團各有突圍方向。但命令下達后,除八十三軍執行命令,按指定路線繞道棲霞山乘間突圍成功外,其余六十六軍、七十四軍、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均不執行多向突圍的命令,而是一起奪路擁向下關,加上逃難民眾,車輛擁塞,行進十分困難。他雖命令各部拆房扎木筏渡江,但人多舟少,直到13日清晨,仍有三分之一的部隊無法渡江,而等待渡江的民眾還有一萬多人。這天7時左右,日軍騎兵數千人與水路海軍逼近江邊,從水陸兩路夾擊江邊軍民。這時,蕭山令率領掩護撤退的部隊來到江邊,看到這般情景,他大聲高呼:“殺身成仁,今日是也!”蕭山令率部奮勇沖殺,血戰達五個小時,終因孤軍背水,彈盡糧絕,官兵全部壯烈犧牲,他自己也舉槍自盡,以身殉國,時年45歲。
蕭山令倒在滾滾的長江之邊,遺體不知所終。當時,國民政府為褒揚他的功績,追贈他為陸軍中將,并對其遺屬予以優厚撫恤?谷諔馉巹倮,他的英名被鐫刻在南京雨花臺抗日軍人忠烈碑上,時人贊他是“敦詩篤禮,義膽忠肝;氣吞暴日,名并鐘山!敝腥A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民政部追認他為革命烈士,于1984年7月21日頒發了湘字第78330號革命烈士證明書,以褒揚這位抗日將領、民族英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