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報業心臟里的日共黨員——西里龍夫
12月16日下午,西里精如約來到東京都江東區龜戶文化中心5樓。他遞過一張名片,自我介紹說,他從事墨繪教學,藝名是“西里青穗”。年幼時,西里精曾生活在南京,如今他已七十開外。
據《南京人民革命史》記載,西里精的父親西里龍夫曾是日籍中共黨員。1938年3月他被日本華中派遣軍司令部報導部調到南京,擔任日本同盟社南京支社首席記者,經常將重要情報送往上海的中共地下組織手中。
西里精瘦高個子,戴一副眼鏡,頭發和眉毛都花白了,但人很精神。他說,3歲時他在南京,現在對南京已沒什么記憶了。1942年6月父親被捕后,他們被送回日本?箲饎倮螅(被判處死刑的)父親被盟軍釋放。朝鮮戰爭爆發后,他父親的活動只能是地下的,只是偶爾回家。因此,與母親一起生活的他,不經常見到父親,對父親沒有什么記憶,對父親的所作所為一點也不知道,“對他的了解都是后來從書上得知的”。
說著他拿出3本書來,將其中他父親所著的《風雪之歌——我的半輩子》贈給記者,并提筆在扉頁上用日文寫下“為日中友好盡我們的努力”。他解釋說,其他兩本(《在革命的上!、《白云一片悠悠而去》)是他僅存的,不能相贈了。記者見到,在他父親自傳體的著作和《白云一片悠悠而去》的插頁中,有西里精年幼時,分別和父親、母親在南京時的照片。
據中央統戰部原副部長方知達(顏仁章)回憶,西里龍夫首次到南京是以日本記者的身份去活動的,那時盧溝橋事變尚未爆發,他提供了包括當時日本侵華的具體策劃等頗有價值的情報。再次去南京,西里龍夫等志士向組織上提供了可對當時日本國策作出判斷的重要情報,包括華中日軍分布、華北日軍改編、“滿洲”關東軍兵力、華中軍特務部和“滿鐵”上海事務所內幕,以及日汪密談情況等。
西里龍夫等人被捕并被解押到東京日本特務總部后,受到了殘酷的折磨。但他們表示,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使中日人民均深受其害;制止日本侵華戰爭,能使中日人民從毀滅性的災難中解脫出來;實現中日和平和中日人民世代友好,這是兩國人民莫大幸福和根本利益之所在。
西里精說,他記得父親對自己的教誨是:對人要誠實。他認為,這是父親給他的很重要的一句話,對他的人生有重要影響。
西里精將他父親與中國老師、戰友的合影贈給記者。他說,父親晚年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曾于1981年去過中國,與他的中國老師、戰友重逢。1987年他父親去世,留下“我對一生無悔無怨”的遺言。此后,方知達曾請西里精到中國觀光10多天。他到了北京、上海,“很可惜,沒有去過南京”,自從幼年離開那兒他就再也沒有去過。作為西里龍夫的兒子,西里精很希望“用正式的方法”(為父親)建立紀念碑,以“表彰他的行為”。
西里精名片的背面還印有他另外的頭銜——(社團法人)日中水墨交流協會理事等。作為從事水墨繪畫的人,他很愿意到中國或在日本與中國同行交流。他說,中國“文革”期間,日本的日中友好團體有過分裂,現在應該盡快通過整合統一起來,把日中友好的影響擴大到日本整個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