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被普遍認為是中國經濟的頑疾,而不少專家和樓市“大嘴”(如任志強等)屢屢拋出的“神論”更是刺激著國人的神經。不久前,獨立經濟學家金巖石爆出又一個樓市“高論”,稱“高房價不是為了讓富人發財,而是讓窮人能住上房子”。此番言論不僅引爆互聯網,更被《人民日報》批為“奇談怪論”和“歪理邪說”。對此,金巖石在個人微博做出回應,稱(房地產)市場是買賣雙方的博弈,成交即合理!
金巖石連發兩條微博,對自己的“高房價有利窮人”言論進行自辯。他認為普通住宅和豪宅都是住宅商品化(市場化)的必然結果,而兩者也形成了差異化的稅費,豪宅稅費高。征收高稅費只能讓房價更高,但是政府應該“劫富濟貧”,承擔提供保障性公租房的社會責任。“市場是買賣雙方的博弈,成交即合理,高房價傷及貧民,故保障房是政府的良心!”他還反問道:“《人民日報》文章的主導思想依然是讓商品房巿場承擔保障責任,為政府的失職開脫。請公論:保障房責任由誰承擔?豪宅補公租何錯之有?”
金巖石向以“敢言”和“大嘴”著稱,其多次發表“驚人”言論。今年5月,他在一次論壇上提出,“黃金剩女經濟學”,即剩女多的城市房價高。在提及股市走勢時,他說:“滬指2000點是慢牛起點。”早前,這位“索羅斯的中國門徒”、“納斯達克市場的活字典”還預言,北京的房價未來會漲到每平米30萬。
6月8日,獨立經濟學家、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教授金巖石接受媒體采訪稱,“如何建立合理的住房體系?就應該讓豪宅賣出天價,然后政府有錢了,就能給窮人建保障房。高房價不是為了讓富人發財,而是讓窮人能住上房子。這才是關鍵。”
歪理邪說
1955年出生的金巖石,被海內外媒體譽為“索羅斯的中國門徒”、“納斯達克市場的活字典”。先后在南開大學,美國哈佛大學等知名大學深造, 代表作品《金巖石解讀中國經濟》。他是最先在華爾街從業創業的華人之一,所創三普證券于1997年在納斯達克借殼上市,隨后又創立三普投資、三普基金。2001年回國后,先后組建了中國首家合資證券公司華歐國際以及中國首家合資基金公司湘財荷銀(現泰達荷銀).2008年加盟國金證券,任首席經濟學家,同時兼任上海交大海外學院金融所所長,北大,清華,中國政法大學,浙大,中歐,中南財大等大學的EMBA教授。
高房價有利于窮人依據為高房價政府才有錢給窮人建保障房
近日,北大教授金巖石“高房價有利于窮人”言論在網絡引起震動,網友幾乎觀點倒戈批斗。細查此教授“高房價利于窮人觀點”雷人觀點依據僅為:豪宅賣出天價,然后政府有錢了,就能給窮人建保障房。網友無力吐槽只能默嘆:這磚家水平真不是蓋的。
高房價有利于窮人依據為高房價政府才有錢給窮人建保障房
北大教授金巖石:“就應該讓豪宅賣出天價,然后政府有錢了,就能給窮人建保障房。窮人就不應該奢望買房,把一個城市的房價壓下來,城市沒有機會了,窮人都不來了。高房價不是為了讓富人發財,而是讓窮人能住上房子。這才是關鍵。”
@八卦猛回頭:中國的磚家水平真不是蓋的。
@中國之聲羅厚:這種觀點,跟流氓強悍有利于良民提高戰斗力差不多。
網友類比諷刺:
@張琦鋒:有“學者”表示:“應該讓好書賣出天價,然后出版社有錢了,就能送書給買不起書的孩子。高書價不是為了讓出版單位發財,而是為了讓讀不到書的孩子能讀到書。”高房價有利于窮人依據為高房價政府才有錢給窮人建保障房
媒體評論:
高房價是有利窮人、還是不利窮人?相信大家心理都有桿稱。“房子賣出天價,然后政府有錢了,就能給窮人建保障房。”這是什么荒謬的邏輯。北京四環內房子平均單價,已經快要趕上北京職工一年的平均工資,這難道還不是天價么?但保障房建設情況如何?看看那些游離在城市邊緣生活的人就知道。
從房地產改革之初到現在,我國樓價上漲數倍,但保障房建設依舊緩慢推進。可見政府是否加大保障房建設的關鍵,不在于房價的高低,關鍵是對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因為建設保障房沒有土地出讓收入,影響了政府的利益。
因此,給不給窮人建保障房取決于地方的態度,而不是房子是否賣出天價。該學者一來是太理想化,以為房子賣出天價,政府有錢了,就會給窮人建保障房。二來,是沒有看到保障房欠帳的根本問題:不是政府財路,而是態度。第三,商品房價格上漲,也將推高保障性住房的價格水平,北京經濟實用房價格水平已經超過部分城市的商品房價格,這種高經適房價,能讓窮人住上房子?房價高了,保障房建設就會多了?這種說法大錯特錯。
其實,政府多建保障房依舊可以解決財路問題。高房價擠壓了居民的其他消費需求,政府在商品房市場獲得獲得較高的利益,但在消費領域的稅收卻增長緩慢。多建設保障房,人們在房子問題上的壓力小了,就會將這部分支出轉向消費,社會消費水平快速提高,政府在消費領域的稅收收入也會相應增長,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目標也能更快實現。但由于房地產拉動GDP具有短期性,而消費拉動更具長期性,以追求短期政績為主的地方政府的政策傾向更青睞于發展商品房,而非保障房,而房地產價格暴漲,更有利于地方財政。
建設以保障房為主體的房地產市場,是房改之初就提出的房地產發展方向,只是沒有貫徹執行下去。保障房的建設不是商品房市場發展的附加品,它是獨立的,平行于商品房市場的,甚至是更應該優先發展的,而不應是以政府能不能賣出高價地,有沒有錢去建保障房為前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