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吳用和公孫勝上梁山的時間差不多,曾一起劫取生辰綱,此二人在梁山的地位都不一般,分別居第三和第四。奇怪的是,他們倆都是水滸梁山的軍師,有道是山不容二虎,為什么梁山可以容納兩個軍師呢?這還要從兩人的不同之處說起。
吳用和公孫勝劇照
一是技能不同。吳用側重于智謀,從智取生辰綱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此人的智謀不簡單。吳用在梁山時,多次運籌于千里之外,堪稱諸葛亮在世,連他在小說中的形象都是手拿一把羽扇。而公孫勝身為機密軍師,主管梁山機密,雖然也有一身武藝,但他的技能主要還是體現在法術上面,每當梁山好漢遇到神奇鬼怪時,只要公孫勝出馬,沒有搞不定的。公孫勝的高深道行是吳用所無法具有的,而在現代人看來更是不可思議。
二是追求不同。吳用對功名利祿顯然比較熱心,從上梁山前就開始為自己謀劃,所以后來跟隨宋江招安也是情理中的事。只可惜,招安后的宋江作為群龍之首被毒死,吳用也在其墓前上吊而死。而公孫勝則比較淡泊名利,他早已預見招安后宋江的結局會不好,但也知道無法左右別人的想法,只有自己早早歸隱,雖未享受榮華富貴,卻保全了身家性命。
吳用和公孫勝都是梁山的關鍵人物,二人在很多方面都可以互補,若他倆合二為一,想必比得上孔明在世。只不過,性格決定了二人和追求不同,一個熱衷權位,另一個則如清閑自在,所以他二人不會有根本的利益沖突,這是二人能長期共處的前提,也是人生結局不同的原因所在。
公孫勝簡介
公孫勝何許人也,談起公孫勝,便一定會在他的前面加上水滸兩個字,如果沒有這個特定的背景,單看公孫勝就沒有任何的意義和價值。
水滸 公孫勝劇照
水滸公孫勝,歷史上并沒有這個人,而是水滸作者所杜撰出來的人物。公孫勝,復姓公孫,單名一個勝字,外人又稱呼他為公孫一清,生于北宋時代。
用現代的眼光來看,公孫勝本來就是一個河北人,從小好武,喜愛舞刀弄槍,因機遇不凡,拜入得高人紫虛羅真人為師傅,并盡得其師的真傳,在當時也算的上是一號響當當的人物。他加入水滸完全是無心插柳之舉,當時政治黑暗,百姓生活十分艱辛,其中一個貪官美其名曰為父祝壽,但私下卻借此為名大肆欺壓百姓。公孫勝看不過眼,便與晁蓋商量共同對策,后又集結了有名之士共同截走了這筆不義之財,并且因此認識了其他的六位義士,為后期的上梁山埋下了伏筆。
此案一發,朝廷被派專人來查破此案,其中一人被逮捕,實在是熬不過朝廷的酷刑,最終被逼向事件的前因后果全盤托出,被迫無奈,公孫勝同吳用等人一起被逼上了梁山,開始了他人生的命定之旅。公孫勝上梁山后,經過幾番的與朝廷交鋒,深得大統領宋江之信任,在一百零八個好漢中,居然位列第四名,實乃難能可貴。
后期,梁山被朝廷收編,公孫勝便沒有隨之歸附朝廷,也就輕松的揮揮衣袖,回到他最初之地,去當一個閑云野鶴了。
公孫勝形象
一個人的形象如何,這不僅單單是指這個人的外貌如何,給人第一感覺如何這些外在因素,更重要的還有他的內在,諸如他的性格特質,諸如他的喜惡,諸如他的抱負等等。所以形象兩字,感覺起來容易,但很多時候卻是無法言語出來,沒法精簡的進行描繪。今天就著我們的主人公,公孫勝,他的形象究竟如何呢?
公孫勝 簡筆畫
首先,看看他的外在形象,他給人的第一感覺如何。結合上圖和歷史關于公孫勝的記載,從身高上來說,此人很高,身高在同輩人中算是鶴立雞群者,古文也有身高八尺的記載,換算成為現代的度量單位,公孫勝起碼身高有一米八以上。在他的樣貌,第一看上去實在感到很奇怪,年輕不大,但頭發卻顯得極其稀少,但胡須和眉毛卻又是那么的濃密,這兩個截然相反的想象卻同時出現在一個人的臉上,實在覺得有點怪異。
看完了外在,接下來就要分析分析此人的內在性格如何了。公孫勝少時是隨著道家高人學習的,道家學派崇尚的是無為而治,凡是應該按照其規律發展,且不要過多強求,所以公孫勝本人也有著一顆極其平常的心,沒有勝強好勝,沒有刻意,就如同他上梁山,如同他最后的歸隱一樣,只不過是順勢而為。但就其作為來看,公孫勝還是大丈夫情懷的,當百姓被魚肉時,他的憐憫之心促使他為百姓做出了反抗,而他的學識則給他的提供了一顆智慧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