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荀彧是曹操最得力的心腹之一,他為曹操在統一北方的戰爭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被曹操稱其為自己的“子房”。
荀彧像
荀彧在轉而投奔曹操時并不知道曹操最終的目的,在建安九年,曹操終于大敗袁紹,曹操準備恢復古達的制度,擴大冀州所轄制的郡縣,可是荀彧卻認為這樣的做法并不得當,會引起和加劇新的矛盾產生,為以后的發展帶來不良的影響,他說的很有道理,曹操雖然接受可是心里卻有些在意,到了建安十七年,曹操的權勢越來越大,野心也日益增加,大部分的下屬都希望曹操稱為魏公,這也符合曹操的野心,可是荀彧卻斷然拒絕橫加阻攔,雖然在荀彧看來有眾多的缺點和害處,但是在曹操看來卻只有一種感覺,原來他醫治器重的謀臣心腹竟不是自己的張良啊,他對自己并不是完全的忠誠,這樣的認知讓曹操大為光火和失望,最后在利害關系面前,曹操還是將屠刀指向了荀彧,雖然不是他殺得,可是荀彧卻是因為他自殺。
荀彧和曹操之間的矛盾一開始就是注定好的,也是完全不可調和的,荀彧在開始的時候棄袁紹改投曹操的選擇并不完全是因為袁紹無能,而是荀彧已經看清這時候袁紹身邊的人已經有了不少潁川的勢力,就算將來他幫助袁紹奪取高位,但是也并不能突出他自己有多大的功勞,在忠心為國這樣的情結一旁,荀彧還非常的忠于自己的家族,想要為家族利益做出貢獻。所以當他意識到自己的袁紹身上并不能得到這種利益之后便把所有的身家都壓在了曹操身上,當然最后他還是失敗的。
荀彧郭嘉
郭嘉是曹操身邊的另一個謀臣,他原本是在袁紹的身邊,后來改為投靠曹操,在曹操統一北方時立下了汗馬功勞,史書上稱贊他是“才策謀略,世之奇士”,被曹操自己稱為是他的“奇佐”。
郭嘉像
在建安元年的時候(公元196年),曹操很是器重的謀士戲志才去世,曹操傷心不已的同時寫信給荀彧,問他有沒有賢能的謀士可以替代戲志才的地位,荀彧就向曹操舉薦了自己的好友,智謀出眾的郭嘉,從此之后,郭嘉被曹操奉為上賓,一時間讓他器重不已。
而荀彧和郭嘉是完全不想同的兩個謀士,郭嘉是屬于軍事計謀突出,開始時他并沒有讓曹操如何重視,后來他屢出奇策,善于運用敵人的缺點而擬出作戰計劃和計策,眼光獨到,對于敵軍的心理很是掌握和善于理解,在這一點上是曹操身邊其他謀士都無法超越和取代的,另一方面可能也是因為國家一心為曹操至死而不愈,在曹操鏟除最大的敵人袁紹時,郭嘉功不可沒。而荀彧他在曹操起步的時候,幫助他調度糧草,周旋敵軍,讓曹操不為后勤分心,建立了一個強而有力的后援隊,這一點在曹操稱霸北方的時候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然而也有另一種可能,他每次出戰的時候讓郭嘉等謀臣跟在身邊,而讓荀彧留在后方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曹操知道荀彧的才能,他認為他是最出眾的,所以才放心將后方打本營交給荀彧。三國時代,曹操身邊謀臣在各自領域上都各有擅長,也正是因為這樣,曹操才能在各方面完全勝出。
程昱和荀彧
程昱(公元141年-公元220年),字仲德,是袞州東郡東阿人(現在的山東東阿),是東漢末代時期到三國時期曹操身邊的謀士名臣,本名是程立,有一次在夢中夢見在秦山上捧日,于是改名為程昱。
程昱像
曾經在東阿領導廣大民眾進行抗擊黃巾的戰役,公元192年因為荀彧的舉薦而投靠曹操帳下,被曹操任命為壽張令。后來在曹操征戰徐州的時候,程昱和荀彧留在后方守護,因為功勛而被受封為東平相,最后官拜奮武將軍被封為安國亭侯。
在《三國演義》的小說中,程昱是曹操手下的重要謀臣,雖然他生性暴戾,許多的時候容易沖動,但是在大部分作戰的時候,他一直是為曹操出謀獻策,讓他的表現格外的出眾,在黃初元年(公元220年),曹丕稱帝,這一年的時候程昱逝世,被曹丕追謚車騎將軍。
而荀彧在戰略方面對曹操貢獻非常的巨大,他對敵人心理和性格特點的掌握是曹操手下其他的謀臣不能超過和替代的,根據這種了解,荀彧很快就能找到破敵的方法和策略,出其不意反敗為勝。曹操對他開始的時候十分的放心和器重,只是在曹操要封魏公的時候,只有荀彧一個人出言反對,這一點讓曹操起了疑心,從而造成他最后自殺的悲慘結局。而程昱就不同,他不僅和曹操的野心目的相迎合,更能在這個問題上為曹操謀劃,這也就造就了程昱和荀彧的結局完全不同。結根到底,還是因為政治觀念的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