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張騫簡介
張騫是西漢著名的探險家,外交家,對絲綢之路的開發有著很大的貢獻。他多次出使西域,使漢朝與西域各國長期建立友好的關系,不僅開拓了通往西域的道路,還從西域帶回了汗血馬,石榴,葡萄,鴕鳥等,也從西漢帶去很多物資。張騫為西漢與西域之間的文化交流也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張騫出使西域
張騫除了有顯著的外交能力,在軍事方面也頗有成就。他身材魁梧,性格開朗,在戰場上屢建戰功,因為軍功卓著被漢武帝封為博望候。在偶然一次機會中,漢武帝派張騫出使大月氏國家。他們在出使的途中,風餐露宿,長途跋涉,翻山越嶺,不想在途中卻被匈奴襲擊,張騫被抓,為了能夠是張騫歸順匈奴,他們讓張騫在西域結婚生子,耐得住性子的張騫身在朝營心在漢。他按兵不動在西域生活了十年,只為等一個時機逃出匈奴之地,肩負在身上的出使大月氏之命十年來從未忘記。偶得契機,張騫順利逃離匈奴之地,從車師國到焉耆,又經過龜茲等地,翻越山嶺,最后到達大月氏國家。雖然最后大月氏并沒有答應張騫與漢聯合攻打匈奴,但是張騫在大夏等地考察了一年有余,回去的時候為了避開匈奴,開辟了另外的道路,不料,張騫等人又碑匈奴抓獲。一年以后,張騫趁匈奴內亂又帶著妻子孩子逃回漢朝。漢武帝聽聞張騫這十多年的經歷,非常高興,封他為太中大夫,后來再次派張騫出使西域。這就是張騫兩次出使西域的故事。
張騫通西域
漢武帝年間,有匈奴投降漢朝。漢武帝從他們口中得知西域之事。據說有個大月氏國家被匈奴打敗,向西逃亡,但是他們想要復仇,卻沒有人幫助他們。漢武帝想要聯合大月氏切斷匈奴與西域各國的關系,于是下詔書征求有識之士出使大月氏,但是當時沒有一個人知道大月氏在哪里,也不知道路途有多少兇險,要完成這項任務需要極大的勇氣。
張騫出使西域圖
張騫覺得這是一件值得探索也非常有意義的事情,便冒著可能回不來的危險應了征,當時有個在長安的匈奴人叫堂邑父,表示同張騫一同前去冒險。于是漢武帝派給張騫一百多號人一同出征。到達大月氏必經匈奴之地,果不其然嗎,張騫等人被匈奴發現,抓去做了俘虜。一晃十年過去了,張騫等人趁匈奴不備騎上快馬逃了出來。他們向西跑了很久很久,跋山涉水,風餐露宿,旅途艱難,到了大宛國。大宛國的君主聽聞張騫是強國漢朝的使者,便熱情招待他們,在大宛國的幫助下最終大月氏。
張騫在大月氏國住了一年多,雖然沒有說服大月氏聯合對付匈奴,但是看到了許多新鮮的事物,這些東西是他們在漢朝從未見過的。足足經歷了十三年,張騫等人才回到漢朝,漢武帝聽聞報告西域各國的情況,認為張騫立了頭等功,便封他做了太中大夫。
張騫說在大夏看到了商人從天竺運來的竹子和布匹,認為天竺就在漢朝的不遠處。于是漢武帝再次派張騫為使者,帶著漢朝的物品遠赴天竺,以換物資。但是歷盡萬難也沒有到達天竺,漢武帝認為張騫雖為到達天竺,但是在途中認識了一個滇越,也很開心。之后第二次派張騫出使西域,帶著錢幣布匹前去結交西域各國。
張騫怎么讀
張騫讀作zhāngqiān。張,翹舌,讀第一聲。騫,聲調也是第一聲。一定會有人將張騫的騫讀作塞(sai),然而騫和塞雖字形相似,卻是截然不同的讀音。張騫是歷史上有名的外交家,多次出使西域,開辟了絲綢之路,為漢武帝立下大功。自從張騫出使西域,開辟通往西域的道路之后,各國使者前來交往的次數越來越多,各國之間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漢朝與西域之間的友誼日趨篤厚。至此,劉徹封張騫為大行,負責接待各國使者及賓客。
張騫雕像
第二年,張騫便去世了。但是由張騫帶來的各國交流卻始終沒有斷過。烏孫王之前送漢十多匹良馬,令武帝大喜。后來烏孫國又要求與漢和親,于是劉徹先后將兩位公主嫁到烏孫國,往后兩國之間依然長期保持著聯姻的狀態。
張騫身材魁梧,性格爽直,心胸開闊,待人友善,這樣良好的心理素質與生理素質為他出使西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在第一次出使西域期間,為了到達大月氏不負皇恩,張騫在匈奴的奴役下生活了十年。這樣堅韌不拔的毅力也不是常人所擁有的。西域之路,困難重重,沿途人煙稀少,缺食少水。夏季大戈壁上風沙四起,熱浪撲襲;冬季暴雪皚皚,寒風刺骨,多少人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死去,或是餓死,或是渴死,或是凍死,或是熱死。所以張騫在這樣的環境下毅然挺立,開辟了史上著名的絲綢之路,此等大功在后世也為人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