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張溫(193年—230年),字惠恕,他曾經為孫權出使蜀國來恢復兩國的和平關系,不過最后因為遭到孫權忌恨而降罪,沒幾年就病死了。
張溫畫像
張溫是吳郡吳縣人,也就是現在的江蘇蘇州,據說從小長相偉岸又有節操。他父親張允是當時的名士后成為孫權的官吏。之后張溫被孫權召見,因表現極好而受到器重,任命為議郎、選曹尚書,之后升為太子太傅,也就是太子的師傅,地位很高。
公元224年,張溫被吳國派去出使蜀國。張溫在向蜀國呈上了文書時狠狠夸贊了一番蜀漢,然后表達了吳國希望與其和解,重新建立原來的關系。他在蜀國的表現十分出色,因此受到了他們的重視。諸葛亮也沒有刻意刁難張溫,他還派鄧芝送其回國。
東吳能夠與蜀漢重回舊好,可以說張溫是功不可沒?墒菍O權忌恨張溫,認為他與蜀漢交往甚密,又擔心名聲顯赫的他不為自己所用。因此,回到東吳后,張溫被派去了豫章郡的軍隊,可是他對軍功沒有追求,所以作戰不利沒有突出的表現。
因為張溫曾經舉薦過暨艷,而他后來因為改革官員考核方案惹怒豪門而被逼自殺。于是,孫權就以此為由,稱張溫與其還在互相往來,所以給他降罪,遭到軟禁。雖然當時有大臣竭力為其辯解,還是孫權還是一意孤行。六年后,被發還家鄉的張溫因病逝世。
三國張溫在哪里效力
張溫是三國時期東吳的大臣,從為官到被降罪,他一直是在孫權手下。但因為,張溫出仕的具體時間不詳,所以不知道當時吳國是否已經建立,但效力的都是孫權。
張溫劇照
張溫的父親張允原來就是孫權的東曹掾,可惜不久就去世了。也正是他父親的原因,張溫才得以受到孫權的重用,甚至成為太子的老師。而他最重要的功績就是為東吳出使蜀國恢復兩國的關系。
雖然赤壁之戰時期,孫權與劉備結成聯盟一同抗曹,但因為后來吳國殺死了關羽,導致兩國關系惡化,劉備甚至不顧諸葛亮勸告攻打吳國。而之后,孫權派人拜見劉備,關系有所好轉,但因為他與曹丕還有使節來往,所以兩國關系依舊不好。到了公元224年,因為劉備已經去世,蜀國由諸葛亮輔佐少主劉禪管理朝政。而曹丕又蠢蠢欲動想要攻打吳國,因此孫權只好派人出使蜀國,而這個人就是當時任輔義中郎將的張溫。
張溫能夠出使成功,主要是因為他稱頌了蜀漢。他先是贊揚劉禪聰明,再夸滿朝文武大臣都是精英,然后在表示吳國與蜀漢重歸于好之心。因為張溫出色的表現,他得到了蜀漢的重視。在他回國時,諸葛亮還派了鄧芝送他,之后鄧芝又回訪東吳,表示兩國恢復往日的關系。
可是,功臣張溫回國后卻遭到了孫權的忌恨,被他降罪。當時只有駱統為其說話,可是雖然他竭力辯解,孫權還是一概不聽,可見其心胸狹隘。
秦宓張溫
秦宓是三國時期蜀漢的一位謀臣,擅長口舌之辯。因為東吳張溫于公元224年出使蜀國,據《三國志》的記載,秦宓和張溫之間發生了一段故事,兩人一問一答頗為有趣。
秦宓張溫雕像
當時,張溫已經完成出使的任務準備回國。諸葛亮率領益州的文武百官都來為他餞行,只有這個秦宓沒有到,在諸葛亮派人催促了幾次后才姍姍來遲。張溫因為從諸葛亮那里直到秦宓是當地有名的文士,所以準備好好為難他一番。
張溫問秦宓學習嗎,秦宓表示五尺高的小孩都學習,讓他不要小瞧人。于是張溫出難題考他,問他天有頭嗎,秦宓回答有。問頭在哪個方向,回答在西方,因為《詩經》里有一句話里由“西望”。張溫問天有耳朵嗎,秦宓又以《詩經》里的話作答,表示天能夠聽到地上的聲音,肯定有耳朵。又問天有腳嗎,回答有,還舉《詩經》里的例。
張溫問天有姓氏嗎,秦宓回答有。問天姓什么,回答姓劉,原因是當今的天子姓劉。又問太陽是生于東方嗎,回答雖然生于東方,但歸于西方。這兩段問答就已經涉及一些兩國的事情的。當時蜀國的皇帝是劉禪,所以秦宓回答天子姓劉。而吳國在東,蜀國在西,太陽生于那個方向,暗示的是哪里是天明所在,秦宓最后的回答可以說是保住了國家的顏面。
張溫問,秦宓答,一個問得快,一個答得也快,仿佛是山中的回響一般。最后,張溫也沒能為難到秦宓,于是對他十分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