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小編整理關于"拓跋燾晚年脾氣為何很暴躁 殺人以后又感到后悔?【圖】"的網絡資料,下面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閱讀下面文章。
拓跋燾(tuo bátāo),他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還是一位優秀的軍事將帥,拓跋燾出身于山西大同,16歲的時候被立為太子,隔一年之后登基。他自幼的時候便表現出優秀的軍事天賦,12歲的時候就到外地與柔然騎兵作戰。

拓跋燾像
拓跋燾善于用騎兵,攻克了北方許多重地,最終隨著劉宋王朝的覆滅,中國的北方得到了統一。在太武帝拓跋燾鎮壓蓋吳起義的同時,關中地區卻出現了佛寺內藏有武器之事,拓跋燾懷疑佛教背后可能與蓋吳有關聯,于是對外相稱佛教是邪教,最終在他的宣傳下,人們大肆殘殺佛教教徒。
剛剛登基時期的拓跋燾還是一位政治開明、勵精圖治的好皇帝,可是由于起義軍的出現,他的疑心慢慢的加大,開始疑神疑鬼,歷經三朝的大員崔浩,信奉佛教,和太子等人是站在一邊的,于是拓跋燾懷疑上了太子。
拓跋燾的兒子拓跋晃是代表著鮮卑族長層階級的思想,雖然在拓跋燾的施壓下,拓跋晃還是焚燒寺院可是故意拖延時間給更多的和尚放生的機會,于是這種思想上的差異成為了他們父子兩之間的最初隔閡。
拓跋燾的晚年脾氣變得很暴躁,殺了很多的人,但是他卻又經常在殺完人之后感到后悔,由于他定的刑法嚴厲,造成了國內曾經幾度的叛亂和政治混亂。后來在奸臣的建議下,殺害了太子,最終他的行為引起了更多的暴亂,最后被身邊大臣所謀害,享年45歲。一共做了29年的皇帝,后被追封為太武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