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津巴布韋發行幾百億,上千億的貨幣引來很多人矚目,而幾百億的津巴布韋只能買個打火機,很多人嘲笑津巴布韋通貨膨脹太過夸張,其實我國歷史上也有過億的,在民國期間曾經發布過十億的貨幣,而且十億僅僅只能購買十多粒米,下面跟小編一起去看看究竟怎么回事吧。
在民國期間中國通貨膨脹可以說是非常嚴重,貨幣貶值也非常夸張,當時的民國政府也開始印刷大額貨幣,從最開始的幾分,幾塊,幾十到后來的幾百,幾千,幾萬的印刷,甚至到了后期民國即將倒臺的時候甚至出現了60億元的貨幣,當時民國可以說完全一直在印刷貨幣而維持生存。
這張60億的貨幣上寫著“折合金圓劵壹萬元”,而當時上海一石米要金圓劵4.4億,60億元當時在上海只能買到88粒米,可想通貨膨脹多么可怕。
這60億面值的鈔票是國民政府的新疆省銀行發行的,就在新中國成立前幾個月的1949年5月10日,當時民國的通貨膨脹可以說是到了極致了,離現在的津巴布韋也相差不多了,這也是中國歷史上出現的最大面值的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