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據可考且有國家形成的歷史時期,共經歷了兩個階段:一是奴隸制,二是封建制。不過, 雖然國家體制不同,但是,一個國家的衰亡被一個新的政權或者國家所取代的話,不光是在中國,甚至是在整個世界上都存在著會將“舊皇權”趕盡殺絕的現象。不過,不同的是,“仁”這一思想,自始至終都貫穿于中國五千年的文明之中,所以,新政權在推翻舊政權之后,一般都會善待“舊皇族”,而“舊皇族”限對國家不再的哀傷,以及對“成王敗寇”的事實無法進行消化的心理,往往都會導致陷在思想的死胡同里無法釋懷。
因此,每個王朝的末代皇帝,基本都不能夠善終,所以,他們的司法無非兩種:一是羞憤而死,一是被新皇族誅殺。前者最典型的代表便是明朝末代皇帝朱由檢,后者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陳國皇帝陳叔寶以及五代時期的南唐后主李煜。也許,中國的這一歷史特征,也能夠由小及大,可以反映出世界歷史在這個方面的特征吧。
夏朝:履癸(桀)被流放,夏王室一些姒姓后裔被遷到杞一帶,建杞國
商朝:帝辛(紂)自盡,其子武庚封在殷國。周武王死后武庚叛亂被誅。周另立紂王庶兄微子啟于宋,建宋國
周朝:周赧王崩,翌年秦昭襄王遷九鼎,占王畿,東周滅亡
漢朝
西漢:孺子嬰被廢為定安公,后被更始帝所殺
新朝: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商人杜吳所殺
東漢:漢獻帝禪位于魏,封山陽公,善終。山陽公爵位共歷四代,傳承的時間比曹魏還長。
東漢最后一個皇帝劉協被曹丕貶為山陽公,食邑1萬戶,位在各諸侯王之上,建都山陽郡下的濁鹿城(一名青陽城,在今河南省焦作市東南二公里處)。這樣,東漢滅亡后,東漢皇室遺民便從洛陽徙居濁鹿。山陽公劉協貶封為公后14年即魏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庚寅去世,葬于禪陵(在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縣西北),追謚漢孝獻皇帝。劉協去世后,因太子劉馮早逝,改由嫡長孫桂氏鄉侯劉康嗣襲為第二任山陽公。劉康在位51年,西晉代魏后仍舊襲爵為山陽公,直至晉太康六年(285年)去世,他的兒子劉瑾襲爵為第三任山陽公。劉瑾在位4年,于太康十年去世,由他的兒子劉秋襲封為第四代山陽公。劉秋襲爵20年,永嘉三年(309年)五胡亂華時被胡人所殺,山陽公國至此滅亡。
三國:
魏:魏元帝禪位于晉,封陳留王,善終。陳留王國共存在215年;
陳留王國(265年—479年),公元266年冬十二月丙寅,魏帝曹奐禪位于晉王司馬炎,司馬炎封曹奐為陳留王,邑萬戶,即宮于鄴。己巳,又授予陳留王使用天子旌旗,備五時副車,行曹魏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如魏舊,上書不稱臣,受詔不拜的待遇。永嘉之亂時,陳留王國隨晉王朝衣冠南渡,公元326年冬十月,晉成帝司馬衍封魏武帝玄孫曹勵為陳留王,以紹魏。之后世代相傳,歷經東晉、劉宋,直至南齊,陳留王國才被廢除。
蜀:蜀后主出降于魏,封安樂公,善終。安樂公傳兩代47年。
蜀漢劉禪:鄧艾破蜀,后主劉禪向鄧艾投降,依漢獻帝例,被魏帝封為安樂縣公,邑一萬戶,建安樂國。子孫五十余人皆封鄉侯。晉武帝泰始七年,劉禪薨于洛陽,謚“思”。子劉恂襲位,晉末永嘉之亂,被諸胡滅族,安樂國滅。
吳:吳末帝出降于晉,封歸命侯,善終
吳孫皓:晉武帝太康元年,孫皓降,被武帝封為歸命侯,進給衣服車乘,田三十頃,歲給谷五千斛,錢五十萬,絹五百匹,綿五百斤。子瑾封中郎,孫封郎中。太康四年,孫皓卒。
到此是一個分界線,魏晉之后,道德風氣敗壞,末代帝王皇室幾乎無一好下場,得國正者,唯漢與明。
西晉:晉懷帝被劉聰俘獲,封會稽公,被殺;晉愍帝被劉聰俘獲,封懷平侯,被殺
十六國:
漢隱帝被靳準所殺
前趙末帝被石勒俘殺
后趙新興王被冉閔俘殺
冉魏悼武天王被前燕俘殺
成漢末主被東晉俘獲,封歸義侯,善終
前涼悼公降前秦,封歸義侯,后南歸東晉,善終
前燕幽帝降前秦,封新興侯,被殺
前秦末主被西秦俘殺
南涼景王降西秦,被毒殺
西秦末主被夏俘殺
夏平原王被吐谷渾俘虜
后涼末主被后秦俘殺
后秦末主被東晉俘殺
南燕末主被東晉俘殺
西燕末主被后燕俘殺
后燕昭文帝被馮跋所殺
西涼末主被北涼圍困自殺
北涼哀王被北魏俘殺
北燕昭成帝為北魏所攻,出逃高句麗,后被殺
桓楚:悼武帝篡東晉,敗于劉裕,被殺
東晉:晉恭帝禪位于宋,封零陵王,被殺
晉司馬德文:元熙二年六月,司馬德文禪位于宋王劉裕。劉裕封司馬德文為零陵王,位在三公之上、陳留王之下。后,詔零陵王位在陳留王上。居于秣陵,奏事不稱臣,受詔不拜,行晉正朔,車旗服色一如其舊,有其文而不備其禮。宋永初二年九月,劉裕派遣親信弒司馬德文于王府內室,時年三十六。謚恭皇帝,葬沖平陵。劉裕又對司馬一族痛下殺手,夷全族。之后,劉裕命司馬元瑜襲零陵王爵位。零陵國傳國至南朝南齊。
南朝:
宋:宋順帝禪位于齊,封汝陰王,被殺
宋劉準:升明三年,齊王蕭道成命部將王敬率兵入宮逼劉準遜位,劉準泣說:“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隨后禪位于齊王蕭道成。建元元年四月,蕭道成即皇帝位,封劉準為汝陰王,全食一郡,以汝陰郡建國,位在三公之上。遷居丹陽,為齊賓,行宋正朔,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為詔。宋諸王皆降為公。
建元元年五月,丹陽汝陰王府門外馬蹄聲雜亂,奉命監視劉準的衛士以為有人欲劫持劉準叛亂,遂將劉準殺害,時年十三歲。蕭道成聞聽此事后大喜,賜謚“宋順帝”,劉宋諸王宗室皆被誅滅。十月,封劉胤嗣劉準后為汝陰王,奉宋祀。汝陰國傳國至陳。
齊:齊和帝禪位于梁,封巴陵王,被殺
齊蕭寶融:中興元年,蕭寶融禪位于梁王蕭衍。天監元年四月,蕭衍即皇帝位,封蕭寶融為巴陵王,遷居姑孰,全食一郡。載天子旌旗,乘五時副車。行齊正朔。郊祀天地,禮樂制度,皆用齊典,位在汝陰王上。齊室諸王皆降爵。當月,蕭衍派親信鄭伯禽到姑孰,送蕭寶融一大塊生金,逼他吞服自殺。蕭寶融朗聲說:“我死不需金,醇酒足矣。”鄭伯禽一看廢帝如此“配合”,也很高興,便弄來一大壇美酒。蕭寶融神情怡然,大碗大碗狂飲,很快就沉醉不省人事。鄭伯禽上前,掐死了這位年僅十五歲的遜帝。蕭衍謚蕭寶融為“齊和帝”。
隨后,蕭衍另立謝沐縣公蕭寶義襲巴陵王,以奉齊祀。齊宗室諸王在蕭衍登極前就以被蕭衍殺的差不多了,因此,即位后并沒有太大的誅戮。蕭寶義因為年幼有殘疾,不能說話,因此躲過殺劫,得嗣王爵。巴陵國傳國至陳。
梁:梁敬帝禪位于陳,封江陰王,被殺
梁蕭方智:梁太平二年,蕭方智禪位于陳王陳霸先。陳永定元年十月,陳霸先即皇帝位,封蕭方智為江陰王,全食一郡,以江陰郡建國,行梁正朔,車旗服色,皆如漢魏故事。
永定二年,陳霸先派親信劉師知去殺蕭方智,蕭方智被士兵追殺,繞床而跑,邊跑邊哭喊:“我不愿當皇帝,陳霸先非推我入帝座,現在又要殺我!”劉師知上前抓住蕭方智的衣裳,把他一刀砍死。時年十六歲。蕭方智薨后,被謚為“梁敬帝”。陳霸先命武林侯蕭諮的兒子蕭季卿襲江陰王。江陰國傳國至陳末。
陳:陳后主出降于隋,封長城公,善終
北朝:
北魏:魏孝武帝被宇文泰毒死
東魏:魏孝靜帝禪位于北齊,封中山王,被殺
西魏:魏恭帝禪位于北周,封宋公,被殺
魏元廓:恭帝三年十二月,宇文護逼元廓禪位于侄子周公宇文覺。周閔帝元年正月,周公宇文覺即天王位,封魏帝為宋公。二月,元廓被宇文護所殺。謚“恭皇帝”。唐天寶七年,唐玄宗封魏孝文帝十代孫元伯明為韓國公,世襲,為唐三恪。韓國公傳國至唐末。
北齊:齊后主被北周俘獲,封溫國公,被殺;齊幼主被北周俘獲,被殺
北周:周靜帝禪位于隋,封介國公,被殺
北周宇文衍:大定元年二月,宇文衍禪位于隨王楊堅。開皇元年二月,隋王楊堅即皇帝位,封宇文衍為介國公,邑五千戶,為隋室賓,車服禮樂一如周制,上書不為表,答表不稱詔。周氏諸王,盡降為公。開皇元年五月,宇文衍被殺,時年僅九歲。謚“靜皇帝”,葬恭陵。以族人宇文洛嗣公爵。介國公傳國至五代晉。
隋朝:隋世祖(煬帝)被殺;隋恭帝禪位于唐,封酅國公,被殺;皇泰主投靠王世充,封潞國公,被殺
隋楊侑:義寧二年五月,楊侑禪位于唐王李淵。當月,唐王李淵即皇帝位,封楊侑為酅國公,武德二年五月(新唐書為八月)楊侑薨,年僅十五歲。謚“恭”。酅國公傳國至五代晉。
唐朝:唐哀帝禪位于后梁,封濟陰王,被殺
五代:
后梁:敗于后唐軍,梁末帝被殺
后唐:敗于契丹及石敬瑭軍,唐末帝自焚
后晉:晉出帝被契丹俘虜北上,封負義侯
后漢:漢隱帝敗于郭威,出逃被殺;劉赟被郭威立為帝,郭威旋即黃袍加身,被廢,劉赟降封湘陰公,被殺(其父在太原建北漢)
后周:周恭帝禪位于宋,封鄭王,流放房陵,“暴卒”。數十年后宋仁宗下令尋訪柴氏族人,封崇義公
十國:
楊吳:吳睿帝禪位于徐知誥(南唐烈祖李昪),幽禁被殺
南唐:后主被宋俘虜北上,被毒死
前蜀:后主被后唐俘虜,全族被殺
后蜀:后主降宋,封秦國公,病死(一說毒殺)
南漢:后主降宋,封彭城公,善終,追封南越王
閩:閩末帝被南唐俘虜,封鄱陽王,善終,追封福王
楚:楚末主降南唐,授官,后入后周,善終
北漢:英武帝降宋,封彭城郡公
吳越:忠懿王獻土于宋,授官,封許王、鄧王,善終(一說被毒殺),追封秦王
北宋:宋徽宗被金俘虜北上,封昏德公(后改天水郡王),病死;宋欽宗被金俘虜北上,封重昏侯(后改天水郡公),死于非命
偽楚:張邦昌歸權于南宋,后被賜死
偽齊:劉豫被金廢黜,流放上京
南宋:宋恭帝被元俘虜北上,封瀛國公,后賜死;宋端宗病死;帝昺蹈海自盡
遼朝:天祚帝被金俘虜,封海濱王,死于非命;遼宣宗建北遼,病死;耶律大石建西遼
金朝:金哀宗禪位于末帝,自盡,頭顱送南宋大理寺獄庫;末帝在位不足半天,戰死
西夏:夏末帝降蒙,被殺
大理:天定賢王段興智被蒙古俘虜,封大理總管,世襲至明初,總管段世被沐英擒至南京,長子授永昌衛鎮撫
元朝:元順帝出逃漠北;元昭宗病死;北元后主(天元帝)被韃靼可汗也速迭兒襲殺
明朝:明毅宗(崇禎帝)自縊;明悼帝(崇禎太子)被李自成封宋王,被清朝處決;明安宗(弘光帝)降清,被殺;明紹宗(隆武帝)被清軍襲殺(一說被俘后自盡);明紹武帝被清軍俘殺;明昭宗(永歷帝)被吳三桂俘殺;監國潞王降清,被殺;監國魯王病死于金門;監國靖江王被南明隆武政權俘獲,處死(畫僧石濤即其長子,俗名朱若極)
清朝:宣統帝溥儀,退位
經過袁世凱再三的討價還價,南方共和政府認可,“關于大清皇帝辭位后優待之條件”正式出籠。
今因大清皇帝宣布贊成共和國體,中華民國于大清皇帝辭退之后優待條件如下:
第一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尊號仍存不廢。中華民國以待各外國君主之禮相待。
第二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歲用四百萬兩。俟改鑄新幣后,改為四百萬元,此款由中華民國撥用。
第三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暫居宮禁,日后移居頤和園,侍衛人等,照常留用。
第四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其宗廟靈寢,永遠奉祀,由中華民國酌設衛兵,妥為保護。
第五款 德宗崇陵未完工程,如制妥修,其奉安典禮,仍如舊制,所有實用經費,均由中華民國支出。
第六款 以前宮內所用各項執事人員,可照常留用,惟以后不得再招閹人。
第七款 大清皇帝辭位之后,其原有之私產,由中華民國特別保護。
第八款 原有之禁衛軍,歸中華民國陸軍部編制,額數俸餉,仍如其舊。
優待條件最意味深長的是最開頭的一句:因贊成共和國體,所以給予優待。英國人莊士敦先生這樣描述:“當世界各地第一次得悉革命黨同意皇帝保留尊號,繼續住在宮禁,每年撥付相當可觀的津貼,以維持朝廷和其他開支時,將中國廢黜君主的方法同西方各國進行了比較,并對中國的處理方式給予了高度贊揚。既然中國人的品德是如此令人贊美和可愛,中國的文明是如此高貴和仁慈。
中國權力交替的假惺惺——禪讓
“禪讓”可分“內禪”與“外禪”,“內禪”為帝王將帝位讓給同姓人,“外禪”謂天子禪位于外姓,如堯讓位于舜。
秦漢至唐
8年,西漢皇太子劉嬰禪讓給攝皇帝王莽,降封為定安公。王莽失敗被殺后,軍閥方望謀立劉嬰為天子,更始三年(25年)二月,更始帝劉玄派遣李松擊敗方望,劉嬰被亂兵所殺,時年21歲。
220年,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降封山陽公。魏青龍二年(234年)三月善終。
265年,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降封陳留王。晉太安元年(302年)善終。
301年,晉惠帝司馬衷禪讓給趙王司馬倫(內禪),同年三月司馬倫兵敗被殺,晉惠帝復位。光熙元年(307)十一月被人毒死。
399年,涼太祖呂光禪讓給兒子涼隱王呂紹(內禪)。
403年,晉安帝司馬德宗禪讓給楚武悼帝桓玄,降封平固王。404年6月桓玄兵敗被殺,晉安帝復辟,義熙十四年(419年)十二月劉裕命王韶之殺死晉安帝。
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宋武帝劉裕,降封零陵王。永初二年(421年)九月被劉裕殺死。
471年,魏獻文帝拓跋弘禪讓給兒子魏孝文帝元宏(內禪),自為太上皇。承明元年(476年)六月,被馮太后逼迫自殺或被馮太后毒死。
479年,宋順帝劉準禪讓給齊高帝蕭道成,降封汝陰王。建元元年(479年)五月,被監視士兵誤殺。
502年,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梁武帝蕭衍,降封巴陵王。天監元年(502年)四月,沈約勸蕭衍殺死蕭寶融。
531年,爾朱氏軍閥假作詔書,逼迫北魏皇帝長廣王元曄禪讓給節閔帝元恭。
532年,權臣高歡逼迫北魏皇帝安定王元朗禪讓給孝武帝元修。
550年,魏孝靜帝元善見禪讓給齊文宣帝高洋,降封中山王。天保二年(551年)十二月,被高洋毒死。
551年,軍閥侯景假作詔書,逼迫梁簡文帝蕭綱禪讓給蕭棟,降封晉安王。大寶二年(551年)十月被侯景殺死。
551年,蕭棟禪讓給侯景,降封淮陰王。后被梁元帝淹死。
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陳武帝陳霸先,降封江陰王。永定二年(558年)三月被陳霸先殺死。
557年,魏恭帝元廓禪讓給周孝閔帝宇文覺,降封宋公,不久被宇文護殺死。
565年,齊武成帝高湛禪讓給兒子齊后主高緯(內禪),自為太上皇。天統四年(569年)十二月去世。
577年,齊后主高緯禪讓給兒子齊幼主高恒(內禪),自為太上皇。危急中推卸責任,承光元年(577年)正月全家被俘,建德七年(578年)被誣謀反,被殺。
579年,周宣帝宇文赟禪讓給兒子周靜帝宇文闡(內禪),自稱天元皇帝。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去世。
581年,周靜帝宇文闡禪讓給隋文帝楊堅,降封介國公。開皇元年(581年)五月被害。
618年,隋恭帝楊侑禪讓給唐高祖李淵,降封酅國公。武德二年(619年)五月,病死或者被殺。
619年,隋恭帝楊侗禪讓給王世充,降封潞國公;侍┒辏619年)六月,被王世充勒死。
626年,唐高祖李淵禪讓給兒子唐太宗李世民(內禪),自為太上皇。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去世。
690年,唐睿宗李旦禪讓給母親武瞾(內禪),降封為皇嗣,賜姓武。
705年,武曌禪讓給兒子唐中宗李顯(內禪),稱則天大圣皇帝。神龍元年(705年)二月,復唐國號。神龍元年(705年)十一月,武則天去世。
710年,唐殤帝李重茂禪讓給叔叔唐睿宗李旦(內禪),降封溫王。開元二年(714)七月,受哥哥李重福叛亂的牽連而被貶,莫名死去。
712年,唐睿宗李旦禪位給兒子唐玄宗李隆基(內禪),自稱太上皇。開元四年(716年)六月去世。
805年,唐順宗李誦禪讓給兒子唐憲宗李純(內禪),自稱太上皇。元和元年(806年)正月去世。
900年,唐昭宗李曄禪讓給兒子德王李裕(內禪)。光化三年(公元900年)十一月宦官劉季述、王仲先矯詔尊唐昭宗為太上皇,擁立太子李裕為帝。天復元年正月唐昭宗復位,天佑元年(904)八月死于強臣朱溫之手。
907年,唐哀帝李柷禪讓給梁太祖朱溫,降封濟陰王。天祐五年(開平二年,908年)二月被朱溫毒死。
五代至清
937年,吳睿帝楊溥禪讓給唐烈祖李昪,被尊為高尚思玄弘古讓皇帝,938年十二月被幽禁至死。
951年,后漢太后李三娘下誥將漢朝皇位禪讓周太祖郭威。
960年,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降封鄭王。開寶六年(973年)三月去世。
1125年,宋徽宗趙佶禪位給兒子宋欽宗趙桓(內禪),自為太上皇。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帝廢宋徽宗與子欽宗趙桓為庶人。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被押送北上。天會十三年(1135年)四月病死。
1127年,偽楚皇帝張邦昌還政趙氏,尊宋哲宗元祐皇后為宋太后,請宋高宗趙構稱帝。張邦昌封為太保、奉國軍節度使、同安郡王,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被賜死。
1130年,宋高宗趙構禪讓給兒子宋簡宗趙旉(內禪),后復位。
1162年,宋高宗趙構禪位給養子宋孝宗趙昚(內禪),自稱太上皇。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去世。
1189年,宋孝宗趙昚禪位給兒子宋光宗趙惇(內禪),自稱太上皇。紹熙五年(1194年)六月去世。
1194年,宋光宗趙惇禪位給兒子宋寧宗趙括(內禪),自稱太上皇。慶元六年(1200年)八月去世。
1223年,夏神宗李遵頊禪讓給兒子夏獻宗李德旺(內禪),自稱太上皇。乾定四年(1226)五月去世。
1234年,金哀宗完顏守緒禪位給金末帝完顏承麟(內禪)。
1795年,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禪位給兒子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內禪),自稱太上皇。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去世。禪位后仍然把持朝政,實際上執政63年。
大理國的禪讓
唐朝末年,割據今云南、貴州地區的大理國段氏白族政權,多位君主都曾先后禪位為僧。由于大理國是以儒治國,以佛治心,君主篤信佛教,同時由于掌權貴族高氏的威脅,自第八代皇帝段素隆開始,只要遇到星變或者災難,君主就會讓出皇位,出家為僧。
1026年,段素隆禪讓給侄子段素真,出家為僧。
1041年,段素真禪讓給孫子段素興,出家為僧。
1071年,段思廉禪讓給兒子段廉義,出家為僧。
1081年,段壽輝禪讓給堂弟段正明,出家為僧。
1094年,段正明禪讓給權臣高升泰,出家為僧。高升泰立國號為“大中國”,臨終遺命還政段氏,立段正淳為帝,大理國復辟。
1108年,段正淳禪讓給兒子段正嚴,出家為僧。
1147年,段正嚴禪讓給兒子段正興,出家為僧。
1171年,段正興禪讓給兒子段智興,出家為僧。
1238年,段智祥禪讓給兒子段祥興,出家為僧。
禪讓順序
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一次順序(公元前202年—589年)
漢朝(公元前202年—220年)220年,漢獻帝劉協禪讓給魏文帝曹丕
曹魏(220年—265年)265年,魏元帝曹奐禪讓給晉武帝司馬炎
晉朝(266年—420年)420年,晉恭帝司馬德文禪讓給宋武帝劉裕
南朝宋(420年—479年)479年,宋順帝劉準禪讓給齊高帝蕭道成
南齊(479年—502年)502年,齊和帝蕭寶融禪讓給梁武帝蕭衍
梁朝(502年—557年)557年,梁敬帝蕭方智禪讓給陳武帝陳霸先
陳朝(557年—589年)589年,陳朝滅亡
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二次順序(386年—923年)
元魏(386年—557年)557年,魏恭帝拓跋廓禪讓給周孝閔帝宇文覺
北周(386年—557年)581年,周靜帝宇文衍禪讓給隋文帝楊堅
隋朝(386年—557年)618年,隋恭帝楊侑禪讓給唐高祖李淵
唐朝(618年—690年)907年,唐哀帝李柷禪讓給梁太祖朱溫
后梁(907年—923年)923年,后梁滅亡
中國歷史王朝禪位第三次順序(947年—1279年)
后漢(947年—951年)951年,后漢皇太后李三娘下誥將后漢皇位禪讓給周太祖郭威
后周(951年—960年)960年,周恭帝柴宗訓禪讓給宋太祖趙匡胤
宋朝(960年—1279年)1279年,宋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