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婆是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被稱為中國紡織第一人,我們現在穿的以棉為原料的衣服的最初的技術就是她傳承下來的,她在紡織這方面做出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她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改進,對以往技術不良的地方進行革新,推動了整個生產進程!
盡管黃道婆經歷坎坷,不得已的情況下甚至逃出了婆家,但她后來卻被人尊為布業始祖。但這并不是說是她發明了“布”。那么,她到底是誰?她又做出過什么貢獻呢?
黃道婆是宋末元初時期的人物,十二三歲就被賣給別人做童養媳,婆家對她百般虐待,不僅白天要到田地里干活,晚上還必須紡織布料,常常遭受公婆和丈夫的打罵。某一日,再次遭受毒打之后,她被關進柴房,沒有飯吃,也不允許她睡覺。
她無法忍受這種折磨,半夜從房頂上掏了一個洞逃了出來。她從來沒有出過遠門,也不知道該去哪,就隨著一艘船來到了海南黎族。黎族的紡織技術比較先進,當地人對她也十分熱情和同情,讓她留在當地,不僅有安身之所,還將紡織技術教給她。
黃道婆的精神是怎樣的
有的人滿腹私心,只一心向社會索取,他們人雖活著,卻有如死去一般;而有的人終身奮發向上,一心為社會的進步而不斷努力,即便他們的生命停止了,但其精神卻永遠留在大家心中。而黃道婆就是后者,黃道婆的精神是我們全社會不斷前進的明燈。
黃道婆紡織技術怎么樣
黃道婆出生在長江之濱的一個困苦家庭中,日子本就難過,親人還相繼去世,對于年紀還很小的黃道婆來說,就是雪上加霜,沒有任何技藝或能力的黃道婆開始努力學習。但是要想精通技藝,都是需要多年的練習的,所以面對新學習紡織技術,黃道婆并沒能取得很好的成績,棉花彈不好,布也織不好,但是小黃道婆并沒灰心。一有時間便努力練習,鉆研。
善于思考的黃道婆發現,現在人們都是用手一顆顆的剝棉花,太浪費時間,而且彈棉花的線就一尺多長,很多很多的問題,黃道婆認為都應該改進,但是苦于當時長江之濱的紡織技術并不純熟,黃道婆也找不出解決辦法。
后來因為一系列原因,黃道婆去到紡織技術發達的閩廣地區,學習當地的技術。當地的人毫不在意黃道婆是外面的人,把自己的技術悉數教給黃道婆。黃道婆在這些技術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經驗以及思考進行改進。
在黎族的三十年里,黃道婆的紡織技術已相當純熟,在家鄉安定下來后,回到家鄉將自己的這些技術傳給后人,還帶來了自己學習到的先進的紡織技術,把當地的紡織業帶動了起來,同時總結自己的經驗,得出了一套比較先進的織造技術,使得紡織業逐步發展起來。雖然回來僅僅數年,黃道婆便去世了,但是她卻始終受到人們的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