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晚年,一直在為立太子的問題苦惱。在曹操的諸多兒子當中,曹丕和曹植是兩大熱門人選。在曹操稱魏公的時候,已經立自己的次子曹丕為世子(長子曹昂早已死去),但是立世子不同于立太子,曹操還有更多的考慮。
曹操喜歡曹植,不喜歡曹丕。曹植和年輕的曹操非常相像。
曹操是政治家,但是身上卻有著濃濃的詩人氣質,他的《短歌行》《龜雖壽》等等都是傳世的不朽名篇,而曹植更是建安時代光芒四射的文壇巨子,曹植早年的作品《白馬篇》高唱“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極有曹操少年時以身許國的風范。
早在曹植十歲的時候,銅雀臺建成,曹植曾經當中作文,結果“援筆立成”,拿起筆來立刻就寫好了,讓曹操驚喜有加,從此對曹植另眼相看。等到曹植二十三歲的時候,曹操遠征孫權,任命曹植為自己魏國都城鄴城縣令,并且把曹植叫到身邊,意味深長的說:“當年我做頓丘縣令的時候,是二十三歲,我回想當初的所作所為,現在一點也不后悔。你現在也是二十三歲,自己可要好好努力!”話語之間,曹操儼然把曹植看成自己的接班人!
曹操曾經公開表示:“子健,兒中最可定大事!”對曹植的認可眾所周知。相比之下,曹丕就顯得拘謹得多,黯淡得多。
可是,曹丕也有自己的優勢。自古以來,選擇繼承人都是立長不立幼,加上有賈詡、吳質等謀士幫忙,曹丕本就是魏國世子、五官中郎將,在朝中頗有權勢。當然,曹植身邊也有楊修、丁儀等才子輔佐,更有曹操的喜愛,雙方難分高下?勺罱K曹操還是立自己并不大喜歡的曹丕做了太子。影響曹操決斷的有許多原因,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崔琰公開支持曹丕。
崔琰是什么人?
當時的崔琰擔任丞相府東曹掾,品階不過是比四百石的下級官吏,但是權勢很大,負責整個魏國官員的升降考核,人才選拔。崔琰名氣極大,在三國陳登所著的《先賢行狀》一書中就記載:“琰清忠高亮,雅識經遠,推方直道,正色於朝。魏氏初載,委授銓衡,總齊清議,十有馀年。文武群才,多所明拔。朝廷歸高,天下稱平。”陳登此人,也是名人,連劉備也對他敬佩不已。陳登對于這位同時代的崔琰,仰慕的不得了,認為崔琰此人有著高尚的品格,有著正直的德行,有著識人之明,在崔琰負責選拔考核官員的十余年間,朝廷百官也好,天下士人也好,都對崔琰贊嘆不已。即便是曹操本人,對這位正道直行而又有天下大名的崔琰也頗為“敬憚”,又尊敬又畏懼。
并且,崔琰哥哥的女兒,是曹植的妻子,曹植就是崔琰的侄女婿。如果此時崔琰為曹植說一些好話,那曹植必然會錦上添花,更添籌碼?墒谴掮鼪]有,不但沒有力挺曹植,反而公開支持曹丕,實在讓人有些不解。
曹操為了冊立太子的事情,下密令詢問一些重臣的看法。崔琰于是公開回答:“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聰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崔琰引用《春秋》,標榜一定要冊立曹丕來繼承魏國大統,并高調表示自己會以生命來捍衛曹丕。
曹植是曹操看好的熱門人選,更是崔琰的侄女婿,崔琰為什么會做出如此違反人情的事情呢?
首先是性格使然。
崔琰此人身材高大,儀表出眾,胡須長達四尺,就算是閑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極有威嚴。能夠留四尺長的胡須那是要何等細心。在《世說新語》中記載了一個故事,說有匈奴使者來訪,曹操覺得自己身材矮小,不夠體面,于是讓崔琰代替自己坐在王位上,自己則拿著一把刀站在旁邊。等待使者拜見之后,曹操派人去詢問使者有和評價,使者說:“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這個故事當然是為了襯托曹操,不過也證明崔琰長相不凡,氣度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