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小人能夠做的風生水起,甚至可以反復坑國害民的可謂少之又少。然而,戰國中的趙國是一個特例,小人謀國,小人謀事,小人最終讓本可以與雄秦匹敵的趙國一落千丈,一蹶不振。
趙國的這個小人的名字叫郭開。
《水滸傳》中高俅因為一身好球技躋身入朝,而郭開卻似乎并沒有多大的本領,除了他那張能方能圓的嘴巴之外。溜須拍馬、巧言令色,這是郭開的拿手好戲。
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改革,漸露崢嶸之勢,其中藺相如廉頗的將相和更給后世的趙孝成王趙丹時代的趙國贏得了十足的顏面。趙國儼然成為魏國衰弱、楚國頹勢之后的又一個矗立于秦國強大面前的巨大障礙。
然而歷史卻不會給趙國這樣一個機會。這一切似乎都與郭開這個天然的小人有關。小時候就作為伴讀出現的郭開,從小就與趙國的太子二人勾肩搭背、耳鬢廝磨、親密無間,甚至舔瘡止癢,自然長大就成了趙悼襄王趙偃的座上賓,身為大將心系祖國榮辱的廉頗自然心懷憤怨,于是在一次宴會上,廉頗拿郭開開刀了,他痛斥郭開不學無術,只會帶壞太子,令國家陷入困境。這點無疑讓郭開心懷恨意,也讓朋友趙偃頗感不快?粗_唯唯諾諾的樣子,心底坦蕩的廉頗嘆了口氣,最終也就釋然了。
然而誰也料想不到,郭開卻把這件事情深深地扎在了心底。從此,廉頗的頭頂上就布滿了一朵烏云,尤其是是孝成王死后,隨著藺相如等的離世,廉頗更是越來越感覺到了這種壓抑。
廉頗又一次站在了勝利的巔峰,他奉命攻打魏國,節節勝利,廉頗躊躇滿志,他希望自己就這樣一直能夠為趙國更為自己贏得榮耀。郭開卻不失時機地出場了,直接對趙王說:如今外面沸沸揚揚,到處都在傳說廉頗居功自傲,有不臣之舉,如果他率兵謀反的話,大王將會無法控制,不如罷免其兵權,以免除后患。
(圖)廉頗,生卒年不詳,嬴姓,廉氏,名頗。
趙悼襄王從小就不喜歡這個整天在自己面前指手畫腳自以為是的廉頗,郭開的話觸動了他的心事。悼襄王這時候儼然忘記了當初取代廉頗的趙括,他立刻罷了廉頗,命武襄君樂乘率三千軍士前往收回廉頗的兵符,代替廉頗指揮前線大軍。這時候已經位居信平君的廉頗,自惠文王時就做大將,歷時四十余年,身經百戰,為趙國立下不世之功,如今新王剛立不但不表其功反而罷免兵權,這讓他如何肯咽得下氣。盛怒之下,廉頗竟然帶領軍隊直接攻打樂乘,樂乘嚇得趕緊逃回邯鄲。這下正中郭開等下懷。廉頗只能單身出逃,到了敵對國魏國,魏國雖然禮遇他,但卻不敢用他帶兵,廉頗在魏國只能成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客卿。這對廉頗來講,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折磨。
機會似乎悄無聲息地來了。身在魏國的廉頗聽到了令人沮喪但也讓自己感覺到興奮的消息。悼襄王死了,新上任的趙遷遭遇到了他人生中最艱難的時刻?諢o良將的趙國再次放在了洶涌而來的秦軍面前,趙國面臨著一次生與死的巨大考驗。這個被后世成為幽繆王的趙遷,這時候突然想起了老將軍廉頗。
他為自己的這個大膽的想法激動了許久,但他依然無法確定廉頗到底還能不能披甲上陣。從小跟定了郭開的這位君主,在自己的心目中一直視郭開為自己的老師。他迫不及待地告訴了郭開他的想法。
郭開冷冷地看著這個興奮的年輕人,他說:“廉頗,七十多歲的人了,也不掂量掂量,這是逞能的時候嗎?”朝中許多對郭開不滿的軍人出場了,他們堅決要求廉頗歸來。眾怒難犯,趙王妥協了。
那就走一趟吧。
臨行前的使者接到了一份特殊的貴重禮物,郭開不失時機的饋贈,讓他明白了金錢和權力的雙重重量。這一切趙王并不知道,他只看著他的使者風塵仆仆的身影在蒼涼的大地上愈去愈遠;這一切,廉頗也不知道,他正靜靜等待,如同一匹長久臥于槽櫪躍躍欲試的戰馬,他的嘶鳴常常只能在暗夜里響起。
使者終于站在了廉頗面前,廉頗依然健碩,他一連吃了幾碗米飯和幾斤肉,穿上自己的鎧甲,锃亮的槍戟在飛奔的馬上熠熠生輝。使者輕輕嘆息,他為老將軍的忠心嘆息。他溫和地對廉頗說:老將軍辛苦了,保重身體啊。
廉頗看著使者遠去的背影,他不知道自己還能不能回去,他也許只能在這里帶著抑郁離去。他再一次想到了郭開那陰郁的臉。
趙王蠻有興致地看著一路奔波的使者,他期待聽到使者帶來的好消息。然而使者的話最終卻直接讓他心如死灰。使者說:將軍雖老,尚善飯,然與臣坐,頃之三遺屎矣。趙王輕嘆一口氣:算了吧。
廉頗就此終結了軍旅生涯,因為楚國雖然伸出了橄欖枝,奈何廉頗癡心不改,最終只能抱憾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