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事實上,俞敏洪曾經成功被美國大學錄取的,報道曾經寫過,俞敏洪是個自尊心很強的人,看到好朋友在國外一天賺的錢等于他一個月的工資,便有了趕超的動力。于是俞敏洪申請三年,好不容易被美國一家學校錄取了,但因為沒辦法籌集十幾萬學費,放棄了。而籌集學費,也是俞敏洪私自教學的原因,最終因為違反北京大學規定,被“無情”地開除了。
Q2:俞敏洪創業期間和電影中有什么相似?真的走街串巷滿大街刷漿糊貼廣告?
A:是的。陳可辛完全把俞敏洪創業時期的艱難都放電影里了,滿大街貼廣告也是俞敏洪最深刻的記憶之一。同時,俞敏洪還在一違章建筑工地里教過學。而電影中,黃曉明是在廢棄工廠里教學。變化的原因是,陳可辛導演對“廢棄工廠”這樣后現代的東西很有情懷。
Q3:那在肯德基教學生呢?好勵志啊!
A:呃,這是陳可辛導演自己想出來的點子。他曾經在采訪中表示,很希望在黃曉明創業故事里加入時代的東西,而肯德基是當時剛剛進入中國,是美國的象征,所以就決心加入一個快餐店。此外,陳可辛也表示,他早年影片《甜蜜蜜》里,張曼玉也是快餐店麥當勞的員工,此舉也有致敬《甜蜜蜜》的意思。
Q4:剛剛講到陳可辛在鄧超的故事里加入自己的經歷?神馬意思?
A:是這樣的。在電影中,鄧超的美國故事更多的是參考陳可辛的親身經歷,譬如在餐館刷盤子被服務生剝削工資,一個美國老太太可憐地給他20美元小費。鄧超的打扮和表演氣質也是按照陳可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