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熱的夏天,沒有空調簡直是活不下去的,無論是上班還是出去玩,都要選擇在空調房里,但是,長時間大面積的使用空調也會給環境造成壓力,再者,也讓自己的生活費又增加了支出。據說有實驗表明將空調調低一度每天能夠節省4.5度電,這是真的嗎?
炎炎夏日,空調成為不可或缺的納涼“神器”,甚至有網友戲稱“這條命都是空調給的”。
但是在用電高峰期,空調也成為沉重的負擔。就在7月13日中午12時26分,北京地區電網最大負荷達到2254萬千瓦,創歷史紀錄。
據國家電網北京電科院電網技術中心測算,在這一時段,空調降溫負荷占比49.2%。同比2016年最大負荷時段,空調降溫負荷占比增長了2.02%。而據國網北京市電力公司公布的數據,7月12日18時,空調降溫負荷占比約52%,首次超過全網負荷一半。
也就是說,空調的使用已經成為夏季用電負荷的最大來源。國家電網公司后勤部總務處處長孫培剛表示,為了迎接下一個大負荷用電時期,希望市民響應政府倡議,將空調調至26℃以上,共同參與節能。
如何使用空調能夠省電,從而減輕用電壓力?早在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曾下發通知,要求除醫院等特殊單位外,所有公共建筑內的單位夏季室內空調溫度設置不得低于26℃。近日,首都文明辦、北京市城市管委等部門向全體市民發出倡議,將空調溫度調高一度。
那么問題來了,溫度調高一度,究竟能省多少電?對此,國家電網北京電力科學研究院做了實驗。
實驗人員分別讓該所辦公主樓的中央空調以26℃和27℃運行12小時,并選取日間、晚間兩個時間段進行了兩組實驗。結果顯示,溫度調高一攝氏度,日間、晚間12小時平均功率分別降低17.68%和25.96%,整棟大樓分別省電67.8度和71.04度。
實驗人員還對家用空調進行了分析實驗。結果顯示,一臺1.5匹(電器消耗功率,1匹=1馬力=735瓦)的空調,如果溫度設置提高一攝氏度,連續運行24小時,平均電量能降低4.5度左右。
實驗過程:
1、實驗人員先將一臺電能質量測試儀的測試端連接到主樓空調機組專用出線,24小時連續不間斷記錄空調機組的電壓、電流。測量過程中,每隔2個小時,工作人員會檢查測量設備的工作狀態,對空調運行情況進行記錄,避免出現空調自動關機等情況影響實驗結果。
2、實驗選取四個時間段作為樣本,進行兩兩比對。
7月28日(周五)的19點至7月29日(周六)7點為第一時段,7月29日(周六)的7點至當天的19點為第二時段,空調溫度設置為26℃。
7月29日(周六)的19點至7月30日(周日)的7點為第三時段,7月30日(周日)的7點至當天的19點為第四時段,空調溫度設置為27℃。
國家電網北京電科院電網技術中心工程師張巖解釋,測試選擇在周末兩天進行,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為調整空調溫度及其他用電設備(如計算機、照明等)開啟對于實驗的干擾。實驗又分日間和夜晚不同時間段進行,是為了避免室外溫度的變化對測量數據的影響。
3、在數據分析實驗室,科研人員將電能質量測試儀數據導入計算機,對測量結果進行分析(見右表)。
家用空調高1℃24小時平均電量降4.5度
實驗人員對家用空調溫度耗能進行了一次分析實驗。
實驗的對象是一臺1.5匹的定頻空調,制冷面積在25至30平方米之間。實驗時,平均氣溫約32℃,實驗人員分別以26℃和27℃讓空調連續運行了24個小時。
結果顯示,當溫度調高一攝氏度,空調平均功率降低17.1%,平均電量降低4.5度左右。
張巖表示,家用空調使用制冷面積、環境情況差異較大,空調功率、品牌等各不相同,因此該實驗結果只作為參考。張巖說,目前很多家用空調已經是變頻空調,而大多數中央空調依然是定頻空調,因此家用空調的能耗相對較低,更為環保。
頓時,也引來網上網友們的各種調侃~
夏天雖然熱,但是掙錢也不容易,環保也很重要。因此,在有效的范圍內,能夠節省的還是省一點為好。相信廣大人民都是勤儉節約的人,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