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網友在B站觀看視頻特別是二次元動漫視頻的時候,會發現彈幕上經常出現立個flag或者flag已立等相似的彈幕,不少網友都在好奇立個flag是什么意思,flag已立到底是什么梗呢?flag又是什么意思呢?接下來就跟著壞男人來了解一下二次元中立個flag是什么意思吧。
大戰在即,他說出一句:“打完這場仗,我就回老家結婚了。”
flag已立是什么梗
我微微一笑,開始拖動動畫的進度條,跳過后面的情節——上面這對白一出,我就料定這個人物已經沒有未來。
說“我一定會活著回來的”,基本戰死沙場;說“請大人放心,這件事就交給我吧”,通常順利成為炮灰;說“什么聲音,去看一下”,往往隨后便看到了人生的終章……誰讓他們“立flag”(立旗)了呢?
flag已立是什么梗
在游戲、影視、動漫及文學作品中,作者會通過讓人物說出特定對白或做出特定行為,來預示劇情的推進或轉折。這種伏筆,被稱為“flag”(旗標)。雖然總有例外,但在虛構作品的世界,人物的“宿命”往往都有flag可循。
flag已立是什么梗?
立flag指的是明確一件事情的結局的時候,其中的關鍵事件,也就是說立flag是一件事情的關鍵,就是觸發結局的關鍵事件,網絡上大家都會根據這層意思來進行表達,不僅非常直白,而且表達的方式非常簡單,所以在網上大家都非常喜歡使用。
flag已立是什么梗
flag指的是明顯能增加好感甚至是確定線路的關鍵事件,立flag就是指觸發這些關鍵事件,也就是說確定一件事情結局的時候的關鍵事件成為立flag,不過有的時候flag也被翻譯為旗子。
flag已立出自哪里?
flag已立是什么梗
flag已立出自TV動畫《龍之塔 烏魯克之盾》的表1話。主角基魯所在的登塔者隊伍,凡是在戰斗前說過“我打完這場仗,就回老家結婚”這句話的人,必然會在接下來的戰斗中當場陣亡,然后就被大家帶到各種彈幕中發揚光大了。
flag是什么意思?
FLAG原本是一個編程指令,常被運用于計算機語言,例如C語言或D語言中,常于用來記載變量的一個參數。
flag在二次元里特指引起劇情改變的關鍵性因素,動漫里說flag也是這個意思。
立flag就是指觸發后續劇情的關鍵事件。
比如:
flag已立是什么梗
1.太晚了,我送你回家吧。 (立flag)
2.那你自己保重,我先走了。(無flag)
由于flag的英文有旗幟的意思,有些動畫角色立flag太多還會被稱為“旗王”。
flag的例子
1、巴西小組不出線(2002年韓日世界杯)
flag已立是什么梗
2002年世界杯前,貝利曾經預言過,巴西隊將不會在小組賽中出線,但是,巴西不僅小組賽連克土耳其、中國、哥斯達黎加,而且在東亞賽場7戰全勝歷史上第五次站上了世界之巔。
2、非洲球隊將統治世界杯
貝利一度展望過:在2000年前,會有一支非洲球隊奪得世界杯冠軍?上,截止到南非世界杯前,還沒有任何一支非洲球隊沖破過8強這個瓶頸。2010本土主場作戰,且擱置會不會有非洲球隊殺出重圍這個話題,貝利的預測至少還沒有。
flag已立是什么梗
關上電腦,回到現實。脫離了主宰自己生殺大權的人生“編劇”,“立flag”更多成了點綴生活的談資。
剛說完“哎呀我好久沒感冒過了真是健康啊”,結果就感冒了;嘚瑟“我從來沒有丟過手機”,結果當天手機就沒了蹤影;下定決心“這個月絕不遲到”就被堵死在路上……各式各樣的巧合給了人們用“恨不該立flag”來處理負性事件的小機會。
關乎目標,立flag有風險
心理學家發現,關乎目標的話說出來雖然不會對你的人身造成威脅,但是可能會降低你成功的概率。2009年,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皮特·高爾威澤(Peter Gollwitzer)驗證了這個flag對人們的影響。
flag已立是什么梗
研究者找來49名心理系的學生,用問卷評估他們想要成為心理學家的渴望,并且使其報告兩個為了實現目標而做出的努力(比如讀更多的論文,或者學習統計知識等)。隨后研究者將這些學生隨機分成兩組,并和其中一組學生討論問卷的回答情況,以此來傳達“我知道你的志向”的信息,而另一組則采取冷處理,表示我對你的目標一無所知,也不關注。
一周后,研究人員詢問兩組學生在這一周內的學習情況。結果發現,那些知道實驗人員了解自己目標的學生,反而花更少的時間來學習。換言之,在立的目標flag為人所知后,人們完成該目標的動力和行動似乎降低了。
隨flag而起的幻覺
根據評估結果,這兩組人成為心理學家的渴望沒有顯著差別,可為什么讓別人知道這種渴望會降低了自己的行動力?這種現象和常識不符。一般來說,當別人知道你的目標后,會形成一種社會壓力。你會感覺有人在監督你了,應該更加努力才是。比如健身的App會鼓勵用戶把自己的目標及每日進程分享到社交網站,讓他人的圍觀和點贊成為你繼續下去的動力和壓力。
為什么偏偏這一類的目標反而不能讓別人知道呢?
flag已立是什么梗
皮特·高爾威澤將“我要成為XXX”的志向定義為與自己身份相關(identity-related)的目標。人們在制定此類目標時并不具體,而寬泛的定義導致了很多行為都會讓自己產生成就感——他人的了解和認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
當別人了解你的“志向”后,你似乎產生了“我已經完成目標”的虛幻,從而降低了行動力。并且,高爾威澤等人的研究還發現一個人對自己的此類目標越狂熱,越容易受到“他人認可”虛幻的影響?吹竭@里,不禁為某些綜藝節目的選手捏把汗,本來回答“你的夢想是什么”此類的問題就略顯中二了,何況還給自己立這么大一flag。
flag已立是什么梗
所謂立起來的目標flag,潑出去的涼白開。如果已經信誓旦旦地說出了目標,又不想完不成時羞愧難當,怎么辦?以羅洛·梅為代表的存在主義心理學給出的建議是:發現焦慮的積極意義,自由選擇,同時又學會負責,從而不斷累積推動自己向前的勇氣和信心。
如果你擁有足夠清醒的內心與足夠強大的自制力,那么別人知道又如何,別人認可又如何?只要自己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flag立不立都無關緊要。相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或者你可以試著默默努力,別急著預支公開目標時收獲的那份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