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X終于在千呼萬喚中正式開售了,不少期待已久的果粉們都迫不及待的前往零售店購買,但是也有不少理性的網友在等待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的上手體驗。今天小編就為大家帶來iPhoneX深度評測,為看在觀望的網友們送上一點參考。
iPhoneX深度評測
拋開普通用戶,大部分評測工作室都在第一時間拿到了iPhoneX的實體機,作為國內知名評測人,王自如也在拿到iPhoneX的第一時間為大家獻上了iPhoneX的上手體驗,先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iPhoneX深度評測
外觀方面,ZEALER上手的這臺iPhone X是白色版本。黑色的前面板、銀色的高亮金屬中框搭配白色的后蓋,會給人一種割裂感,所以建議果粉選購黑色版本,一體性會更強一點。三圍尺寸方面,由于iPhone X采用了全面屏設計,所以它的機身尺寸僅比iPhone 8略大一點點,比iPhone 8 Plus要小。
iPhoneX深度評測
屏幕方面,iPhone X的屏幕尺寸為5.8英寸,分辨率為2436×1125,采用的是三星AMOLED屏幕,最高亮度為652尼特,支持3DTouch、True Tone等。系統方面,iPhone X由于加入了劉海設計,而大多數應用都沒有很好的適配,所以其頂部和底部會留有黑邊,不過相信隨著iPhone X的全面發售,這個問題應該很快就會解決。
iPhoneX深度評測
性能方面,iPhone X搭載了和iPhone 8相同的A11芯片,同為3GB內存,區別在于iPhone X的A11主頻要高一點,為2.23GHz,而iPhone 8的主頻為2.06GHz。拍照方面,iPhone X采用雙1200萬像素攝像頭,雙攝像頭均支持光學防抖,日常表現與iPhone 8 Plus基本一致,都是頂級水準。
iPhoneX上手體驗
1、外觀:劉海兒瑕不掩瑜
雖然很多人接受不了劉海兒設計,但iPhone X依舊完全代表著蘋果最頂端的工業設計。事實上,這次外觀上最大的改變與挑戰就在屏幕上,蘋果想要打造一部“外殼與顯示屏渾然一體的設備”。所以我們把全面屏單獨放在下一章節描述,先來看下外觀設計的其他部分。
后玻璃面板+不銹鋼中框結構跟iPhone 8/8 Plus類似,不過更精致。50%增厚玻璃以及7層染色工藝,讓無論是銀色還是深空灰在光澤觀感上都與眾不同。
iPhoneX上手體驗
手術器械級不銹鋼中框兩種顏色有所區別,銀色的就是很亮的金屬銀、深空灰則更接近金屬灰,所以后者的一體性看上去會更舒服些。蘋果說他們運用一項被稱為“物理氣相沉積”的工藝,確保不銹鋼中框與玻璃顏色一致。
這樣的結構設計帶來IP67防水防塵級別,但永遠不要把你的iPhone X浸泡在水里。雖然采用OLED材質屏幕,但iPhone X 7.7mm的厚度并不能算薄,174g的重量拿在手里也有點沉甸甸的。
不過iPhone X(143.6mm*70.9mm)的尺寸握在手里十分順手,特別是對于我這種一直習慣4.7英寸屏幕iPhone的人來說,只不過擴充了三四個毫米而已。
iPhoneX上手體驗
其他細節方面,中框的物理按鍵以及卡槽的位置沒有太大變化。底部的Lightning接口和揚聲器開孔,明顯要比iPhone 8/8 Plus的高好幾個檔次。
Lightning接口看上去幾乎與機身融為一體,揚聲器開孔也有更密集的金屬濾網。攝像頭依然凸起,不過閃光燈和降噪孔都集成在一起。
至少在外觀上所傳遞出來的信息,會讓我覺得這理所應當是一部應該比普通版iPhone賣得更貴的X。喝最烈的酒騎最快的馬,史上最貴iPhone也帶來史上最精湛工藝。
2、全面屏:打破喬布斯底線
從3.5英寸到4英寸再到4.7/5.5英寸,iPhone的屏幕一直遵循某種基本法。這個基本法是喬布斯制定的,然而隨著大屏需求的日漸提升,外觀基本法的底線也在不斷調整。終于,到了iPhone X身上,這個底線要被徹底打破了。
據說大概在iPhone 5s推出Touch ID的時候,蘋果工程師的內心就存在一個理想:打造一部擁有整面屏幕的iPhone。今天,在打破喬布斯底線的同時,這塊理想屏要在iPhone X上實現了。
iPhoneX上手體驗
iPhone X搭載5.8英寸圓角不規則OLED全面屏,支持HDR和原彩顯示技術。事實上,如果按照標準矩形測量,對角線長度為5.85英寸。這個尺寸要比Plus機型的5.5英寸還大,2436*1125分辨率(458ppi)也達到超視網膜級別。雖然前后都有防油污防指紋涂層,但如果你是處女座的話可能還是要隨身帶一塊眼鏡布。
iPhoneX上手體驗
從觀感上看,采用全面屏比例的iPhone X屏幕看上去更長。不過全面屏邊框距離仍然比較大,基本與iPhone 8的邊框距離持平,采用圓角設計曲度與圓角機身一致。如果不是要空出劉海區域的話,這就真的是蘋果工程師的理想屏了。
事實上,這本來可以是一塊完美的全面屏,但出來混遲早要還,iPhone X在干掉實體Home鍵的瞬間就受到來自Touch ID的制裁。放棄Touch ID換用Face ID(面容ID),意味著蘋果必須空出劉海區域給原深感攝像頭的鏡頭與感應器。
3、面容ID:完美接力Touch ID
如果說指紋識別還有方法copy,那么基于原深感鏡頭的面容ID,幾乎可以做到沒人能模仿我的面。比全面屏更具技術屬性的原深感攝像頭,也是“殺死”Touch ID的真正幕后黑手。
注冊面容ID的過程也十分簡潔,只需要對著原深感攝像頭轉兩圈頭。需要注意的是,跟Touch ID可以錄入多個指紋不同(甚至其他人的指紋也可以),面容ID僅支持一次錄入并持續學習。我在佩戴眼鏡的情況下錄入面容ID,實測即使我摘掉眼鏡或者戴上帽子,iPhone X依然可以識別我的臉。
iPhoneX上手體驗
事實上,只要面容ID在解鎖與支付這兩個場景下,足夠好用和安全,就完全可以取代觸控ID。解鎖體驗我覺得已經足夠完善速度也很快,Apple Pay方面京東支付和微信發紅包都沒有問題,刷臉買單的感覺有一種自己真是上帝的感覺。安全性方面,蘋果宣稱被誤解鎖的概率僅為百萬分之一,至于雙胞胎的情況也不用太擔心除非Evil Twins,不過同卵雙胞胎或許存在誤解鎖的可能性。
從硬件層面看,原深感攝像頭包含一系列鏡頭和感應器。與A11 仿生芯片結合,實現iPhone X獨有功能,例如面容ID、動話表情(Animoji)等功能。值得一提的是,動話表情是以10秒視頻的格式存儲(包含聲音收錄),這也意味著你可以分享至微信對話或者朋友圈。
在屏下指紋尚未成熟的情況下,蘋果又不可能把Touch ID放在后面,所以面容ID就是目前最好的選擇。
4、拍照:原深感前置支持人像光效
iPhone X前置原深感攝像頭700萬像素f/2.2光圈,同樣可以實現此前只有iPhone 8 Plus后置雙攝才有的人像光效模式。這部分的實現原理當然都要依托于A11 Bionic芯片,個人猜測由劉海里的感應器負責收集光線信息。前置人像模式和人像光效的支持,讓iPhone X對于女性來說更具吸引力,不過對于他們來說磨皮加亮美顏才是正確的自拍算法吧。
iPhoneX上手體驗
后置跟iPhone 8 Plus類似采用雙1200萬像素雙攝(廣角+長焦方案),其中廣角鏡頭f/1.8光圈、長焦鏡頭f/2.4光圈,并且支持雙OIS也就是光學防抖。兩顆穩如狗的鏡頭豎向排列,4-LED閃光燈位于兩顆鏡頭之間。這些硬件上的參數制成,為iPhone X帶來例如Live Photo防抖等功能。
對比iPhone 8 Plus,iPhone X的雙攝在長焦鏡頭上略有差異(除了支持OIS外光圈也略大)。至于豎排豎向排列的鏡頭會不會帶來什么變化,與iPhone 8 Plus的對比樣張以及夜拍效果,由于時間關系稍后單開一篇奉上。
5、性能:A11不再是冷冰冰的二進制
在之前的iPhone 8/8 Plus評測里,我們已經被A11處理器的性能所震驚。但這顆芯片的意義,遠不止單核吊打多核炸裂而已,更重要的是專為機器學習開發的神經網絡引擎。
性能體驗,不是一個簡單的跑分就能說明的,所以這里不再分析GeekBench跑分。A11 Bionic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把iPhone的處理運算帶入智能時代。以后,主頻等參數信息不再是評價一枚SoC的唯一標準,處理器將進入為機器學習提供支持的階段。
iPhoneX上手體驗
比方說支持面容ID學習你的臉,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你的臉發生了一些變化,面容ID也會自適應識別學習調整。手機或者處理器不再是冷冰冰的二進制,A11讓iPhone可以感知人類,對于未來這可能比任何交互上的革命意義更大。
除了對于光學信息方面的深度學習外,配合配合自主設計的新款三核心圖形處理器,iPhone X的增強現實體驗也足夠沉浸。跟9.12在美國的想法一樣,我還是期待蘋果AR在游戲領域率先爆發,目前大家能體驗到的還有宜家掉桌椅板凳的app。
iPhoneX上手體驗
其實我不知道應該如何總結iPhone X的性能,因為iPhone 8/8 Plus同樣搭載A11 Bionic處理器,只能說全面屏和面容ID更大限度挖掘了這顆芯片的潛能吧,而且這種方式似乎也更有溫度。
目前來說,市面上絕大多數的APP都還未針對iPhoneX的全面屏以及齊劉海做UI上的適應,所以還沒購買iPhoneX的朋友大可不必著急,況且依照蘋果近年來的尿性,第一批次的實體機大多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小問題,在后續的生產過程中都會改進,所以不著急的朋友可以稍等一段時間再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