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琳,她是能隨意切換外語的地鐵站務員阿姨,她是一位普普通通的軌交站務員,用日語幫助外國乘客使用車票,對話熟練自如,經由視頻傳播,頓成“網紅”。她就是2號線江蘇路站“客服中心”的45歲站務員王瑋琳。俗話說“行行出狀元”。她還稱,因為經常有外國朋友來咨詢問題,所以她就嘗試學習各種外語去幫助外國乘客。目前,王阿姨已經掌握了8門外語的基礎會話用語。王阿姨,這位地鐵車站里的“外語狀元”,是如何練就這一身本事的呢?
她掌握了英語、德語、俄語、日語等8門語言的基本會話用語。除以前的外語底子,其他外語都是在地鐵站里跟外國乘客現學的
曾參加過日語演講比賽
昨天上午,在2號線江蘇路站站廳,王阿姨看到記者來訪,連連擺手,面相和善的她有點靦腆地說:“其實那天與外國乘客交流,我日語發揮得還不是很好,說得不夠溜。那對日本乘客看到我懂日語很高興。我和他們交流了一下,告知對方如何使用一日票。事后,一位朋友告訴我‘你已經成為網紅啦’,對此我感覺有點懵懵。”
就在記者和她交談之時,王阿姨好像突然發現了什么,很快走到一位外國女乘客面前,用英語詢問對方有什么要幫忙的。外國女乘客表示要到江蘇路,但不知從哪個出口出去。王阿姨告訴她走4號口。對方大喜,還擁抱了王阿姨一下。
“我看見這位外國女乘客在站廳猶豫不決,感覺她遇到問題了,就去問問。”王阿姨還說,“外國朋友在我們這里身處異鄉,有很多不便,一旦看到我們能用他們的語言和他們對話、幫助他們釋疑解惑,一定很高興。事實也是這樣,他們會當場表示出驚奇,并露出興奮的神情?吹阶约赫莆盏耐庹Z能讓對方滿意,我感到很欣慰很滿足。”
其實,王阿姨在地鐵工作的時間不算長。她是2011年進的地鐵系統,日語底子是之前打下的。“1996年、1997年的時候我在一家日本公司上班,和日本人接觸多,耳濡目染學了不少日語。”有一陣子,上海出現“出國潮”,那時的王瑋琳專門學習過日語,參加日語演講比賽,還得到過證書,后來因故沒有去日本。
掌握英德俄韓等基本會話
從事地鐵站務員工作后,接觸到外國乘客的機會多,日語派上了用場,而學習其他外語的興趣與熱情也與日俱增,她會利用每一次與外國乘客交談的機會,請教對方一些基本的會話,由此掌握了英語、德語、俄語、韓語等基本會話用語,日積月累,本領漸高。
“有一次,一位外國乘客想買交通卡。但這位外賓在上海只呆6天,買交通卡的話用不完還面臨退卡的麻煩,不如買兩張三日票方便。告訴他情況后對方非常感謝我,開心地說‘啊,這種三日票還能帶回去留作紀念呢’。其實像我這樣幫助外國人的站務員有很多。”王阿姨說。
在車站客服中心工作,一天下來大約會遇到幾十個外國乘客前來咨詢,有時候一群外國游客一起涌進來。上下班高峰時段,外國乘客特別多。她曾經遇到過一對年紀很大的印度夫妻。原本接待他們的一位站務員聽不懂他們的語言,要求王阿姨幫忙,“印度夫婦給我一張紙,上面是來中國的旅游計劃。他們不知道如何去目的地,我就告訴他們如何去虹橋機場坐飛機,到蘇州如何乘動車等,他們滿意離去。”
隨身帶本子記錄外語對話
王阿姨說,進地鐵工作后越來越喜歡英語了,“看到白領的英語說得很溜,我挺羨慕。”即使不在工作時段,在路上偶然遇到需要幫助的外國客人,她也會主動施以援手。“有一次我到漢中路,看到兩位芬蘭游客拿著地鐵網絡圖在看,地圖是韓文的,好像在研究怎么買票。我就上去用英語問他們是不是需要幫助。當時用了我僅有的一點英語和他們交流,問清楚他們要到哪里,然后幫他們買票,并帶他們到人民廣場。當時他們給我看的是一張韓語地圖,我當時韓語不是很好,后來我就注意學韓文,現在稍微懂了一點。”
為了學習更多的外語,王瑋琳還隨身準備了一個小本子,將新學到的外語對話記錄下來,其中有很多國家的語言,記錄下日常用語后以便在工作中使用。
國際大都市帶來學習機遇
其實,地鐵站務員的外語會話水平的提升,也有上海國際大都市日益繁榮、外國朋友越來越多的因素。“客服中心常有老外前來尋求幫助,對站務員的外語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們不少站務員是有外語基礎的,眼下正好有了服務外賓這一平臺而得以發揮和提高自己的外語水平,并成為我們服務特色之一。”江蘇路站區負責人史穎說。
魔都軌交線路越開越多,尤其是2010年世博會后,五湖四海的賓客來上海。像位于市中心的江蘇路站,周邊商務樓拔地而起,外國乘客來來往往很多,車站接待外國朋友已經習以為常。
2號線江蘇路站不遠處的愚園路上打造了上海“特色一條街”,石庫門風情盡顯,吸引了不少外國來賓。江蘇路站附近還有一處名叫“暢園”的公寓式房子,里面住著不少外國朋友。這都使得江蘇路站不時有“老外”的身影,需要有能和他們“對得上話”的站務員,像王瑋琳這樣精通外語的站務員脫穎而出也是順理成章之事。加之她自己很喜歡學習外語,通過工作水平又有了進一步提高。
其實,江蘇路站還有幾位年紀站務員,他們的外語水平也很不錯,比如日語和韓語的基本口語都能掌握,一般的交流也是可以的。但據史穎介紹,外語水平要達到王阿姨這樣的,在江蘇站的工作人員中是不多的。
地鐵窗口也是上海“名片”
說起王阿姨,同事陳燕就介紹:“王瑋琳在工作中與同事比較融洽,她會日語、德語、俄語,能掌握基礎口語,平時在工作之余也會教我們一些外語知識。同事間的感情也增加了。我們與外國乘客在交流時減少了語言障礙。我經?吹酵趿宅|請教外國乘客‘你好怎么說?’‘你是哪國人?’等問題,王瑋琳學習外語一直是很有心的。”
外國乘客到“客服中心”,主要是詢問進出閘機的問題以及要去往附近的某處怎么走,還有的詢問如何購買交通卡,單程票如何使用等。目前,在江蘇路站“客服中心”,工作人員普遍能用英語進行基本會話。尤其是英語,在世博會召開前,上海地鐵就在站務員中推廣學習過“英語一百句”。
“上海的地鐵服務窗口也是一張上海‘名片’,代表上海形象,我們要給外國來賓留下好印象,某種程度上甚至代表了國家形象。多掌握點外語知識是我們站務員的本份。”王瑋琳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