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淋來自陜西榆林,目前是陜北民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周淋畢業音樂會在西安音樂學院藝術中心音樂廳隆重舉行。音樂會現場,周淋攜其十歲的小女兒登臺獻唱,一曲《九兒》驚艷全場。陜北漢子周淋另類編排助楊帆打進陜北民歌界,周淋,1988年11月出生于陜西省榆林市橫山區,為陜西省音樂家協會會員、陜西省陜北民歌研究會會員、陜西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即將畢業于西安音樂學院聲樂系,師從李琦副教授。周淋曾隨國家一級作曲家李興馳教授在國家大劇院講座作陜北民歌范唱,并同西安音樂學院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兩場。被評為2017年度榆林市有突出貢獻專家;獲2017年陜西省第三屆陜北民歌大賽一等獎及十大歌手稱號;受邀到國家大劇院參演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永遠的山丹丹》;參與錄制壯麗航程特別節目《咱們的當家人》。
,周淋說,陜北文化的起源是在無定河流域,無定河是陜西榆林地區最大的河流,是我們那里的母親河,有飲水思源的意味。并且起這個名字,可以讓居住在無定河周邊的人都有共鳴感。
周淋是2014年考入西安音樂學院的,時年26歲。學的專業就是陜北民歌。之前一直喜歡唱歌的周淋,初中畢業后考入榆林師范學校,因酷愛藝術,棄文從藝。跟橫山縣文化館葉振國老師學聲樂,唱陜北民歌,并參加過很多比賽。還跟鍵盤老師曹瑞勝學電子琴。“其實從2012年開始,西安音樂學院就有陜北民歌專業,當時我不知道。等到第二屆的時候,我就想著我試著報一下,順其自然看能不能考上,也是想獲得一個專業的認可吧,沒想到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就給考上了。當時也已經成家有孩子了,糾結到底上還是不上,最后想著還是應該系統地去學習深造一下。”
周淋從小就受其父輩的影響。說他爸媽就特別喜歡陜北民歌,媽媽納著鞋底就在那里輕輕哼著,爸就在酒桌上唱,“陜北的酒文化嘛,老愛唱了。我在很小的時候,陜北民歌的那些經典歌就都會唱了,有些詞記不全,只會唱一兩段,但學了好多。我印象最深的歌就是我媽經常唱的那個民間的《梁山伯與祝英臺》”。說著說著,周淋就哼唱了起來:“走書房,出書房,書房門前影壁墻;影壁墻上描鳳凰,梁兄送我情意長呀,梁生哥……”
演繹歷程:
2008年參加錄制中央電視臺民歌中國《橫山印象》欄目全程錄制
2008年12月榮獲陜西省聲樂比賽原生態組三等獎;
2010年3月27日在參加由全國婦聯、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愛國歌曲家家唱”神州大舞臺特別節目中獲得月冠軍
2010年10月19日在第二屆陜北民歌大賽中榮獲二等獎
2011年7月榮獲第九屆中國西部民歌(花兒)歌會銅獎
2011年7月1日參加由全國婦聯、中央電視臺主辦的《歡樂一家親》節目中獲得優秀表演獎
2011年10月榮獲陜西省第六屆藝術節演唱獎
2012年參加國家交響音樂團《找回祖先的聲音》《山丹丹開花紅艷艷》節目領唱
2013年7月08日榮獲第二屆中國西北音樂節佛坪民歌邀請賽二等獎
2013年榮獲第四屆陜西音樂獎聲樂比賽民間組二等獎
2013年12月參加中央電視臺《幸福帳單》的全程錄制并挑戰成功
2013年參加榆林第三屆青年歌手大賽榮獲民族組一等獎并給予“歌王”稱號
2014年考入西安音樂學院后隨院到全國各大兄弟院校多次展演
2014年第五屆“霸陵新區杯”我的中國夢·文化進社區大型公益歌會榮獲青年組一等獎
2015年獲得陜西省第五屆音樂獎青年組一等獎
2015年隨西安電影制片廠何志敏導演拍攝了微電影《東方紅》飾李有源侄子李增正
2016年獲得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民歌大賽二等獎
2016年獲得陜西省文化廳群星獎
2016年獲得第五屆全國高等藝術學院聲樂總展演(西北賽區)本科組二等獎
2016年拍攝電影《斗犬》飾(麥子)片子即將上映
2016年為電影《趕牲靈》唱插曲
2016隨國家一級作曲家李興馳教授在國家大劇院講座作陜北民歌范唱、并同西安音樂學院在國家大劇院演出兩場
2017年陜西省第三屆陜北民歌大賽一等獎同時給予十大歌手稱號!
2017年被陜西省廣播民族樂團特邀到國家大劇院參演了大型原創民族管弦《永遠的山丹丹》
2017年參加錄制了壯麗航程喜迎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特別節目《咱們的當家人》
2017年錄制了山西衛視《歌從黃河來》欄目晉級全國十八強被評為最佳傳承獎
2017年參加錄制了晉陜蒙冀四省二人臺比賽代表陜西賽區
2018年在西安成功舉辦了個人獨唱音樂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