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層樓先生參加開門大吉這個節目,硬是沒有上臺,一直待在第二現場,其實也是因為前面上臺的選手太優秀了!而六層樓作為一名婦產科醫生,可以說真的是婦女之友!曾經是一名醫生的他在2018年辭職,徹底來寫科普文了!現在在綜藝節目露臉,是為了增加曝光度吧!
六層樓微博資料
昵稱:六層樓先生
所在地:北京 朝陽區
性別:男生日:摩羯座博客:http://www.douban.com/people/81925892/
簡介:認真地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好。
工作信息
公司:第十一診室 (2013 - 2018)
地區:北京 ,朝陽區
職位:婦產科醫生
微博地址:https://weibo.com/p/1005055402666134/
參加完節目后,發文感慨:剛剛打開電視機的朋友,是的,你沒看錯……我確實出現在央視3套的《開門大吉》節目當中了。因為我媽和岳母都喜歡看,所以去參加了,但是一直不好意思提這個事兒,主要是因為:我根本沒能把門打開……實在是羞愧,算了,能力有限,讓大家看笑話了。
人物簡介
他曾是北京知名醫院的婦產科醫生,也是活躍在微博等平臺的科普大V。他花五年寫下百萬字,為廣大女生答疑解惑!
2013至2015年,他一邊在北京301醫院讀研,一邊進行臨床實習。“在北京,很多患者救治的終點就在301醫院或協和醫院,所以這里聚集了許多疑難雜癥。
“可能科普人士的初衷都是為了對自己的知識點做一番總結。”六層樓自嘲道。他在2015年開通了微信公眾號“第十一診室”,從此正式走上了科普作者之路。
“寫科普也能幫助到日常和患者的臨床溝通。”六層樓說道:“醫生在臨床中和患者的交流非常費勁,醫生覺得患者怎么話這么多,患者覺得醫生怎么冷冰冰的,結果就導致醫患矛盾了。”而在寫科普文章的過程中,他會去揣摩讀者想看什么,想問什么。
這樣到了醫院里,也就更容易抓住患者關心的點,了解他們想知道什么答案,“話一說出口,明顯能感覺到對方的焦慮紓解了。”
2015至2018年,六層樓在北京知名三甲醫院任職,期間經歷了一段最“孤勇”的寫作生涯。“有兩三個月的時間,因為內容輸出要求很多,又只有我一個人寫,基本上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宮頸糜爛”不是病》《盆腔積液不是事兒》,諸如此類的科普文章,從三天一推到每日一推。吃飯時,在寫;離下一臺手術還有半小時,抓緊寫;值夜班時,不眠不休地寫。
2018年,六層樓準備離開醫院。“爸媽聽到我辭職的事都要瘋了,說我好好的三甲醫院工作不干,以后他們拿什么去吹牛。”六層樓無奈地表示,“我見過五六十歲的醫學專家,還在一如既往地開會、開刀,好像未來的幾十年都是可預見的。有了臨床經歷后就會發現,其實很多問題不需要去醫院就能解決了。”
正式辭職之后,雖然可以更加心無旁騖地寫作,但挑戰也一并接踵而來,譬如科普文章的定位與需求問題。“科普就是科學的普及,而科學是可驗證、可‘打臉’的,要保持客觀中立的態度,沒法依靠所謂的‘人設’。”六層樓坦言道,除了IP效應的限制,科普文章又自帶“冷門”光環,“大眾并沒有從網上學習健康知識的習慣,除非他們生了病,因此還沒有形成剛需。”
“因為我覺得寫科普文章,就不應該接廣告掙錢。”很長一段時間里,六層樓都是拿其他知識共享平臺上的收入來補貼團隊,給大家發工資,直到2018年雙十一才在導師的鼓勵下接了第一個廣告。“我在看望導師的時候談起這件事,他反而覺得醫生更應該向用戶推薦好用的產品,比微商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