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航班就能讓新型病毒傳到全世界
環球時報:您怎么看此次MERS疫情登陸中國后中國方面的應對?對于接下來該做什么您有什么建議?
施賀德:據我了解,在接到韓國通告說有一名MERS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到達中國后,中國衛生主管部門迅速做出應對,比如當地衛生部門很快找到并隔離了該患者,目前已找到該患者的所有密切接觸者。廣東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派出專家組,到惠州開展流行病學調查和取樣工作,廣東衛生部門還對該患者經停香港期間的密切接觸者進行追蹤。中國衛生部門的迅速行動減少了中國發生更大疫情的風險。
環球時報:2003年的SARS對中國社會帶來不小沖擊,十幾年來,中國在醫療衛生及防疫方面做了很多,您對此有什么觀察,給您印象最深的改變是什么?還須加強哪些方面的工作?
施賀德:中國從“非典”中汲取了很多重要經驗,建立了應對此類情況的體系,如經過反復演練的隔離疑似病例、高質量治療病例的標準程序等。這些體系很有效,并在埃博拉暴發時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這種病毒與“非典”病毒不同,如果沒有密切接觸,比如在沒有防護的情況下對患者進行醫治和護理時,病毒似乎不會輕易人傳人。當然,有必要繼續保持警惕,確保監測系統有效運行。
環球時報:與古代瘟疫流行相比,當今時代傳染性病毒的散播呈現出什么新特點?科技發展帶來的全球化是不是也讓病毒傳播全球化了?
施賀德:傳染病出現并傳播的原因很多,比如人口不斷增加,越來越多的人與動物毗鄰生活等,這些都給病毒在動物和人之間傳播創造了機會。同時,國際貿易和旅行日趨頻繁。在現代社會,一個航班就能讓醫院和診所內的新型病毒傳到全球。防范病毒全球化,關鍵是全球衛生醫療界緊密合作,及時發現新病毒并高效互通信息,繼而迅速有效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