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你現在年齡多大,你是否曾經問過自己:“我要如何才能成功?”、“我富有嗎?”、“我快樂嗎?”、“我來這個世界或活著是為了什么?”、“我要怎么做才能達到美好的生活呢?”等等看似很玄,無法回答的問題呢?其實,對我而言,上述問題沒有統一和標準的答案,而是看自己如何去詮釋,并賦予它意義。
馬岱杜侖(Matthew Toren)《Enterpreneur》的專欄作家,提出以下三個問題讓我們參考,并建議我們把這些問題當成生活上的練習。第一個問題是:“我今天可以幫助誰?”家人、朋友、同事、鄰居等都可以成為我們伸出援手的對象。例如幫媽媽弄一份早餐、飯后幫家人洗碗、同事因忙碌無法外出用餐時,可以幫同事打包午餐等等。所謂“施比受更為有福”,當我們能夠給予,就代表我們擁有可以付出的福氣。這種助人為快樂之本和舉手之勞,也是一種意義和價值。
第二個問題是:“我今天怎么樣才能變得更好?”這些改變可以是行為習慣或是思維想法上的改變。比方說,還是學生的你知道自己要不斷復習,成績才會好,但卻因好玩或懶惰,不愿騰出時間復習;又或是平時不復習,要面臨考試時才臨時抱佛腳!從現在開始就作出改變,制定出屬于自己有規律玩樂和學習的時間表,這樣可以讓自己的成績更好哦!
而身為成人的你,更加有定力去讓自己變得更好。例如:你知道自己要吃得均衡才會健康,但卻很愛喝汽水和煎炸的食物,又不愛運動。那從今天開始,慢慢改變和調整自己的飲食習慣,并開始運動吧!若擔心自己會半途而廢,可以邀約喜愛運動和吃得健康的朋友陪你一起進行這個改造計劃吧!
至于思維想法上的改變,你可以試試換個想法,如從消極改去積極,從“我不可以或我不行!”轉換成“我再看看有沒有其他方法吧!”或者從“沒有人會喜歡我”改為“有些人會不喜歡我,但也一定會有人喜歡我;何況,我自己喜歡自己不是也很好嗎?”當然,習慣和習性不是一天就可以改變,慢慢地每一天改變一點點,讓今天比昨天變得更好,就可以了。
第三個問題也是最后一個問題—今天我要如何創造價值?其實,生命的價值或精神,要由你自己去定義,去詮釋和開創的。它可以是傳承、愛、傳遞歡笑給世界、腳踏實地,努力奮斗、保護環境等等。如果你的價值是傳承,那你可以思考一下自己要傳承什么,如傳統民俗文化、不同類型的舞蹈等等,并盡全力克服將面對的困難與挑戰,以達到有關的價值。另外,若你要創造的價值是保護環境,你可以去想一想保護環境的方法,并去實踐在日常生活中。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出美好,圓滿且富有意義的人生。只要每天抽出一些時間來思考這些問題,為自己的人生下定義,把想法具體化,并從生活細節中發現自己可調整的地方,每天進步一點點,一定可以達致自己要的人生!